-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一 为政以德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人伦有序、重礼、融洽、和谐的社会,因此他要求以德治国。在孔子看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统治者只要实行德政,就能受到人民拥戴。为此,孔子反对对人民进行横征暴敛和严刑杀戮:“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孔子认为,“德”不仅可以调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内部的关系,甚而至于可以用来处理邦国之间的关系:“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基础梳理
一、重要字词
1.字音字形
颛臾(zhuān) 社稷(jì) 虎兕出于柙(sì)(xiá) 龟玉毁于椟中(dú)
聚敛(liǎn) 偃(yǎn)
2.通假字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环抱,环绕)
道之以政(通“导”,训导)
道千乘之国(通“导”,治理)
无乃尔是过与(通“欤”,语气词)
3.重要词语
齐之以刑(整治,整顿)
有耻且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
子适卫,冉有仆(适:往,到。仆:驾驭车马,赶车)
子曰:“庶矣哉!”(众多)
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增加)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收成)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亲近)
使民敬、忠以劝(努力)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任用)
尚德哉若人(崇尚)
4.词类活用
曰:“富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裕)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足)
敬事而信(敬: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信:名词活用为动词,恪守信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5.成语积累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定下来。
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二、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非吾徒也……
是社稷之臣也
2.宾语前置
求!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3.介宾短语后置
为政以德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季氏富于周公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临之以庄,则敬
4.省略句
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三、文学常识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1)用“子曰”开头直录其言论,可称格言体,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2)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可称答问体,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3)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如《荷■丈人》。
四、《论语》名句识记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句段剖析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剖析:这句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根本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剖析:在此,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我们也应看到: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表现出了孔子思想的局限性。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剖析:孔子所言,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人民;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4.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剖析:这段话集中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孔子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一贯的思想。此外,孔子还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6(湘教版选修5).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6(湘教版选修6).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5(湘教版选修6).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7(湘教版选修5).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7(湘教版选修6).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8(湘教版选修5).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8(湘教版选修6).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9(湘教版选修5).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9(湘教版选修6).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课后知能检测 10(湘教版选修5).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学案:论语《学以致其道》.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学案:论语《沂水春风》.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学案: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学案:论语《中庸之道》.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学案:现当代散文《道士塔》.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作文素材:《道士塔》.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课件:戏剧欣赏《玩偶之家》.ppt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素材:戏剧欣赏《牡丹亭》.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论语选读《待贾而沽》.doc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教案:论语选读《中庸之道》.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