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百度豆瓣陌陌 陌生人社交格局已定?.pdfVIP

腾讯百度豆瓣陌陌 陌生人社交格局已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腾讯百度豆瓣陌陌 陌生人社交格局已 定? 如果有一款方便组织线下活动的社交app,限定时间、人群、场合,制造独特的社交 氛围,提高交友效率,减少陌生人沟通的尴尬。这才是社交梦想的蓝海。 小Q 君近期走访了几家国内社交社区的顶尖公司,收获良多,与大家分享。 1.百度贴吧 这个让第一波互联网人都快逃离的社区,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用户活跃和高速的数据增 长,谁说百度没有社交基因?在移动互联网爆发之时,百度贴吧华丽转身,在移动端 推出群组功能和语音功能,把大盘用户迅速迁移到了移动端。贴吧用户群如今是90 后 主导的娱乐综合社区,而这一群体对于陌生人社交的需求更为旺盛,因为他们的成长 过程恰好经历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生活的空虚。市场经济给了90 后父母改善生活的 机遇,但父母们也失去了宝贵的时间陪伴他们的孩子。这群90 后在虚拟的社区更容易 找到共鸣和认知,通过兴趣图谱找到属于自己的族群,再通过LBS 找到最熟悉的陌生 人,这一过程恰好就是陌生人社交走向场景社交的自然过程。 2.腾讯:微信、QQ (上图数据来源于2012 年腾讯CDC 用研组《上海白领生活调查》项目) 从上面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到白领人群过的日子其实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美好,特别 是在社交需求上急切需要改变。而作为熟人社交平台的微信和QQ,也深知这些人群虽 然与熟人交流频繁,但是熟人太少,社交需求无法全部释放。所以腾讯在各个纬度探 索出了熟人社交之外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功能: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附近的 群、兴趣部落。这些功能大部分是从即时通讯纬度满足用户的陌生人社交需求,实际 情况下的成功率较高的大多是目标性很强的“特殊需求”。简而言之,社交如果缺乏 场景带入感,信任基础无法快速建立,沟通成本就会比较高。 3.豆瓣 再次走进豆瓣办公室的时候,依旧感受到浓郁的文艺气息和慢悠悠的格调。问了几个 故人的消息,发现跳过去的朋友基本上都走光了,问其原因,答案很统一:stay slow, stay technical。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豆瓣都是我等屌丝不可理解的传奇,崇 尚算法,弱化运营的社区产品全国仅此一家,而社区里的高质量内容沉淀和高活跃的 金字塔用户族群也是众多互联网公司羡慕不已的天堂。然而,移动互联网浪潮把豆瓣 冲散了,移动端变成了10 多个独立产品app,豆瓣app 今年8 月才刚上线,渴望汇集 8000 万用户于一体。90 后族群都把豆瓣的调性进行了一波波侵蚀,高端用户纷纷逃离 小组,或改成邀请制加入小组。少数高活跃的小组也是被“约炮”标签重新定位,比 如神奇的“吃喝玩乐在北京”小组,极其活跃,但活跃的真正原因不是吃喝,到底是 什么,你懂的。不过看到这个非典型豆瓣小组,我更理解了好友付强对于社交蓝海的 定义——场景社交才是王道。 4.陌陌 我始终坚信那句话:选择比努力重要。在听到陌陌团队“无加班”文化的时候,我再 次想到选择的重要性。选择切入什么样的用户群、选择什么样的用户场景、选择什么 样的功能迭代、选择什么时间加入商业元素,看起来陌陌走的每一步都踩准了点,但 其实陌陌当时选择了陌生人社交,就决定了需要抓住2 个突破点来延展社交的用户需 求,那就是90 后人群对于个性的追求和兴趣图谱的接受度。翻看一下陌陌的用户消息 数就能发现场景化强的社群会非常活跃,如果只是LBS 或兴趣标签的二者其一存在, 都不能实现社群的高活跃。这就好像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在微博上悠哉的点评:在机 场浏览陌陌很容易打发时间。 上述几家社交产品都在探索社交的某一个细分领域——场景社交。而在庞大的用户群 中如何切割出符合场景化定义的族群,是一个需要时间和手法的过程。前两天遇到一 位在海外生活十多年的朋友付强,做着投行的banker,穿着西服革履,突然和我说要 做社交蓝海app,而且公司名叫大梦。我一听就笑喷了,果然是big dreamer,社交在 中国已是红海,陌陌这样的产品从巨头的夹缝中挣脱出来已实属奇迹,而他却说社交 还有蓝海!真是疯了! 不过在听了他的一个故事后,我感觉或许社交的红海深处还有未知的蓝海等待我们去 探索。咨询大亨麦肯锡每次坐飞机都买头等舱,并不是展示他的富有,而是在VIP 候 机室与每一位乘客交换名片,自我介绍并寻找双方的合作点。这就是场景社交。限定 的时间,限定的人群,限定的场合,就制造出独特的社交氛围。这就是付强认为未被 互联网化的社交蓝海,而他认为巨头做这个细分市场很难举重若轻,比如说场景社交 需要地面活动做运营支撑,巨头的人力成本、运营成本和KPI 导向都不足以支持这类 模式的持续性开展;而豆瓣这类算法至

文档评论(0)

已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