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第 11期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与
美丽中国视域中的生态意蕴
郎振红 1,2,陈尚伟
(1.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2.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 自然不能和谐相处、不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分析其原因,提出并发展
了生态文化思想,其内容可以从价值观、实践观、科技观和消费观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美丽中国”的建设要以马克
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为指导构建当代先进文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而 自由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美丽中国;生态意蕴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3)11-0013—04
一 、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现实 剥削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资本的魔掌突破了地域
与必要条件 的界限伸向了不发达的地区和殖民地国家 ,以便寻求更广阔
生态文化思想这样的词句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 的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对 自然资源的掠夺空间。对 自然资源
的确没有出现过,但是其生态文化思想是经常散见于他们的 进行肆意的开发与利用,其内在价值、客观规律都没有考虑,
经典文本之中的。其生态文化思想的内涵 可以进行如下的 使自然迅速人化的同时完全处于资本的统治和控制之下,自
界定 :所谓生态文化思想是建立在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基础上 然成了人类为了自身价值增值需求的一个可以无限获取资
的价值观念,充分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以及树立人与自然的 源的资料库和任意排放毒害物质的废水池。众所周知 ,资本
独立 自主性的情感态度 ,并且培养保护生态系统、防止环境 肆无忌惮的扩张本性是导致人与 自然无法和谐发展的罪魁
污染 、人、自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 祸首。 “大工业通过普遍的竞争迫使所有个人的全部精力处
1.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形成的历史现实。 于高度紧张状态。它尽可能地消灭意识形态、宗教、道德等
马克思恩格斯亲眼目睹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突飞猛进发 等。” 人与人、人与 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
展的l9世纪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无法和谐发展的历 将以往的依赖关系变成了以利益的生产和交换为核心的功
史现实,在看到大工业带来的物质财富无比丰富的同时深刻 利关系,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已荡然无存 ;将以往时代人
地反思了人对 自然造成的损害以及人与 自然关系的紧张,因 对 自然的崇拜关系转变成了人是 自然的主人,凌驾于 自然之
此 ,在经典著作中他们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形成了马克思 上征服 自然、改造 自然、奴役 自然的主仆关系,颠覆了传统的
主义早期的生态文化思想。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资本家为 自然文化观念。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地影响人们的
了短期的个人私利 ,在丝毫不考虑 自然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 生存与发展,阻碍人们的生活与生产 ,受损的自然资源已经
破坏的情况下,无止境地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社会 消耗殆尽。恩格斯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和其
制度是马恩生态文化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对高额利润的疯 他地区居民的行为导致了肥沃的耕地变成荒芜的不毛之地 ;
狂追求必将使人处于 自然的对立面,导致 自然资源被无休止 森林的砍伐失去了贮存水分的中心;松林的破坏毁掉了高山
地掠夺与盘剥,能源 日益枯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危机 畜牧业的根基 ,洪水倾泻淹没了平原。3[]p(519)面对千疮百孔的
与 日俱增。对资本家而言,生活在一个弱肉强食 、充满激烈竞 生态环境,再一次反思工业文明时代应当树立怎样的生态文
争的社会环境中,要生存与发展别无选择 ,只能是 “财富在私 化观 ,实现 “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H 日)
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在这种贪欲的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画意诗情 尽在其中——章桂征封面设计作品赏析.pdf
- 话语共识与官民互动:互联网时代政府回应方式的政治学思考.pdf
- 话语释放与权力聚合——当代中国政务微博话语权研究的本体和价值维度.pdf
- 环境、制度与行为: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民营化变革的一个制度分析框架.pdf
- 环境权私权化理论的检讨与启示.pdf
- 黄文植与汉镇“江西商帮”.pdf
- 回到身体:对新霍布斯秩序问题的解读.pdf
- 回应需求与有效供给: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分析.pdf
- 机制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pdf
- 基层群众自治与乡村社会管理创新.pdf
- 马克思技术哲学对于当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启示——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流派的解读.pdf
- 马克思论“共同活动方式”的生产力意义——马克思社会公共性思想初探.pdf
- 马克思论资本主义与人的解放.pdf
-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在村民自治实践中的问题反思.pdf
- 曼纽尔·卡斯特城市理论的思想谱系与论域构建.pdf
- 贸易自由度、资本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pdf
- 美国孔子学院汉语言文化推广模式研究——以美国犹他大学孔子学院为例.pdf
- 美国早期新英格兰文学中的清教主义思想透视.pdf
- 孟子伦理政治哲学及其现代价值.pdf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形象与文化符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思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