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 时 计 划
授课内容:咬文嚼字 授课时间 08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点 能力点 教育点 1、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精神。
2、借鉴吸收本文的分析方法。
3.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5、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重点
通过对比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与“好读书不求甚解”不同美学追求。 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复习 导入 新课 巩固 小结 作业) 复习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看两段文字描写:这是1990年高考中两位考生对一对孪生小姑娘的肖像描写,你认为哪段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1.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看样子也就十岁左右,个子长得差不多高矮,穿戴也都完全一样。两个人都是苹果脸儿,樱桃嘴儿,浓黑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乌黑的杏核儿眼,一笑两个小酒窝,两个人都扎着两个羊角辫,辫上都扎着粉红绸结……
2.两个小姑娘个头一般高,模样差不多,都穿着粉红色连衣裙,都扎着马尾辫儿,辫上扎着红绸蝴蝶结,跑起来就象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不细看很难分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一个眼睛虽大,却显得沉静秀气,一个大眼睛乌溜溜地左顾右盼,显得更天真活泼……
讨论明确:第二段文字较为生动,尤其是细节描写“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活灵活现,非常生动,说明作者观察细致。同时,有关眼睛的描写,同中有别,抓住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第一段文字虽然也文通字顺,描写也很细致,但有点“千人一面”之嫌,这种情况朱光潜先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套板反应”。对这种现象朱光潜先生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让我们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古人炼字的好例子,大家能举上几个吗?这些炼字的做法,似乎显得有点咬文嚼字,但实际上却调整了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正阐明了这一点。
三、作者简介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1、学贯中西的一代名家。1916年在南昌高等师范中文系。1917年香港大学攻读教育学。1922年在上海、浙江教学。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丐尊、叶对陶、丰子恺等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办开明书店和《一般》(后改名《中学生》)杂志。后来去英国留学,同时在巴黎大学注册,广泛涉猎西方文化。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后在北大、川大、武汉大学任教,建国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并兼多种职务。
2、中国“美学”的真正鼻祖。建国后,朱先生一直研究美学,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美好理论体系,尤为可贵的是,他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指导美学研究,即使在国际上也独成一派。
3、游刃有余的人生态度。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个座右铭使他坦然应对一切,虚怀若谷,游刃有余。也许这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学习的。
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朱光潜,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的美学研究特色是将文学、心理学、哲学三者熔为一炉。他的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文学》《谈美学简》。他的风格是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
2、本文的文体是文艺专论。
3、本文选自《谈文学》是一部论文集。
四、题解: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五、字词
1、基础知识点:
⑴、字音:
锱铢必较(zīzhū) 鲁莽(mǎng) 词藻(zǎo) 付梓(zǐ) 尺牍(dú)
不胜枚举(shèng) 斟酌(zhēn zhuó) 俗滥(làn)
⑵、字形字义:
清沁肺腑: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比喻使人很感动。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五车:书多。
推陈翻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认为了不起。(多含贬义)鸣:表示。
索然无味: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也作“索然寡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