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世界经济 陈凤英.ppt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发展失衡问题 中国经济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年份 最终消费率 居民消费率 政府消费率 资本形成占比 净出口占比 服务业占比 城镇人口占比 1978 66.0 48.8 13.3 29.8 -0.3 23.9 17.9 1986 66.0 51.6 14.4 29.4 -4.1 28.7 23.7 1990 62.5 48.8 13.7 25.0 2.6 31.5 26.4 1995 58.1 44.9 13.2 33.0 1.6 32.9 29.0 2000 62.3 46.4 15.9 34.3 2.4 39.0 36.2 2005 53.0 38.9 14.1 39.6 5.5 40.5 43.0 2010 48.2 34.9 13.3 45.6 3.7 43.2 50.0 2011 49.1 35.7 13.4 45.6 2.6 43.4 51.3 2012 49.2 35.7 13.5 46.1 2.7 44.6 52.6 私人消费与投资占 GDP比重 2005-2012年投资占中国经济比重 来源:亚行[2013年亚洲经济展望]2013.10 2013年9月底GDP、M2、存款与信贷规模 惠誉:中国经济杠杆率继续上行 中国8月经济数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增长的利好信息开始打消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放缓的顾虑。尽管中国经济放缓风险降低,但代价可能是信贷的进一步扩张和杠杆率的上行。 中国经济杠杆率仍将继续快速上涨。8月M2同比增长14.7%,高于市场预期的14.6%;而社会总融资规模1.57万亿元,几乎是7月份规模的2倍,影子银行借贷又出现大举反弹的势头。 2013年中国广义信贷存量增速将达到20%,即便某些渠道信贷可能会收缩。即便在最积极的情况下:中国每年信贷收缩两个百分点,同时GDP增速达到11%每年,到2017年底中国债务占GDP比率仍将接近250%(2008年为130%)。 2007年至2012年间,信贷总额占GDP比例升至190%以上,增加了60个百分点。中国近期的信贷增长占GDP的比例远大于1980年代的日本或雷曼兄弟破产前的美国所经历的信贷泡沫。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口径平台贷款新增约4000亿元,已超过去年3228亿元的全年增量。 当前中国信贷经济与金融危机前美国比较 中国信贷风险与当年美日英韩之比较 中国和主要经济体公司债务比较 1999-2011年 中国GDP规模与M2规模比较 单位:万亿元 M2: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现在M2是1999的M2=7.2。 2003-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变化 企业产能严重过剩 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220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国际标准行业分配的22个行业中,我国产值均居世界第一或者第二。 粗钢产能达到了9.8亿吨,产量超过了7亿吨,仅仅河北乾安县一个地区的产量就超过了德国,唐山地区钢产量超过了欧洲,价格的竞争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水泥、船舶、太阳能、风力发电设备均表现出产能过剩。 几年前,卖1吨钢可赚近一千元;一年多前,卖1吨钢利润降为十几元;去年底,每吨钢利润剧减至1.68元;今年上半年,吨钢利润一度降到了每吨0.43元。 上半年我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9%,低于80%-90%的国际通常水准,其中,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尤为严重,产能利用率仅在70%左右。 除传统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外,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一哄而上”,也出现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倾向。光伏产能利用率不足60%,风机产能利用率不到70%,而多晶硅开工率只有35%,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十年涨十倍 历经十年,从单一供给管理转向供给与需求综合管理,从防止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转向重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我国房地产调控目标逐渐清晰,政策体系逐渐建立,特别是住房差别化调控体系的逐步建立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肯定调控成绩的同时,难免要问的是,为什么十年调控,甚至包括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其调控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呢。 调控决心不够。这也许是调控十年来,我们最需要反思的。2005年,中央政府就提出“将稳定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并首次明确提出“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不力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2010-2012年,中央政府又多次提出要毫不动摇实行房地产调控,重申调控问责制,甚至在2011年各地也陆续制定了房价上涨的控制目标。 2003—2010年,全国地价水平(房地产开发购置土地费用除以购置面积)年均涨幅为22.9%,而同期的房价水平的年均涨幅为16.1%。 全国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100平方米,人均30平方米,近90%的中国家庭全部或部分拥有现住房的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