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稹《律诗定体》的诗律学价值探赜.pdfVIP

王士稹《律诗定体》的诗律学价值探赜.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士稹《律诗定体》的诗律学价值探赜.pdf

第 29卷 第 3期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V01.29N0.3 20o9年 5月 J0URNAL0FSHAOⅪNG UNIVERSⅡY May.20O9 王士稹 《律诗定体》的诗律学价值探赜 李国辉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临海 317ooO) 摘 要:《律诗定体》一书,在诗律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这垂价值在于,它首次提 出拗救的观念,开创 了有清 以来诗 律研究的风气;它提 出忌孤平的思想,与拗救观念一起 ,对一三五不论、二 四六分明的论调 ,有匡正之功。 关键词:声律;律诗定体;孤平;拗救 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008—293x(2009)o3一oo84一o3 《律诗定体》一书,自清代以来,就为诗论家所推崇,比如丁福保说它是 “学诗者之津梁也”,1【Jl何文 汇 《(律诗定体)评议》一文 ,称其 “专论近体诗格律 ,为现存唐、宋、元 、明言诗格诸书所无 。”2【J鹌二人虽都褒 扬 《律诗定体》一书,其中对 《律诗定体》在诗律学上的意义,并未明言。就 “学诗津梁”看 ,《沧浪诗话》《艺苑 卮言》等 ,何尝逊色于 《律诗定体》呢?而说 《律诗定体》“专论近体诗格律”,此亦可商榷 ,明人谢天瑞辑 《诗 法》一书,其卷八 《诗正体》一辑 ,就是专论平仄对仗 ,篇幅远较 《律诗定体》为多,非诗律而何? 事实上 ,《律诗定体》一书 ,其价值主要在诗律研究上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开元明以来未有之风气。 第一,变前代对律诗正格的说明为拗体的总结 自唐代以来 ,诗律论说就已随律诗的定型而起步了。 《文镜秘府论》所录的唐代诗格著作中,已经出现 了律诗正格的认识 ,比如五七言 “尖头律”的归纳 ;另外对粘的理论,也 已经认识的比较全面 了,唐代将粘 , 称之 “换头”,当时对换头就有了 “换头”和 “双换头”的认识。但是这个时期对拗体却没有多少论述 ,惟一见 诸于 《文镜秘府论》的是 “相承”的理论 :“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人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 ,则下句用 三平承之。”3【”这种认识 ,清代赵执信 声《调谱》存之,以为律诗中,上句第三字应平而用仄 ,下句第三字应 仄而可用平,所 以对句就出现了三平。但是 《文镜秘府论》中所举谢灵运诗例 ,上句却为一平连四仄 ,而非 律诗出句之仄仄仄平仄 ,况且 《文镜秘府论》中引诗多为齐梁体 ,并非律诗 ,因此 ,《文镜秘府论》中对拗体的 认识是有限的。唐代王毅 《炙毂子诗格》提到 “计调”的名称,说 :“李郢诗 :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 情。“种字 ’合用平而用侧 ,是计调。”4【j 这个 “计调”,实际上就是拗体 ,但王毅既没有说 明拗体诗是否应 该避免,也没有说明诗中如何拗救 。 到了宋代 ,拗句、拗字的名 目开始大量 出现。如 《环溪诗话》中有问拗体一条 :“仲兄又问山谷拗体如 何 ,环溪云在杜诗 中:城‘尖径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是拗体。”5【】3’又说 “盖其诗似律而差拗 , 于拗中又有律焉 。”这里对拗体的特征做了描述 ,例如诗 中的 “旆”字当平而用仄 ,出句和对句,平仄没有很 好的相对。 《诗学禁脔》及 《渔隐丛话》中也有一些拗句的说明,但都囿于征引,并无理论上 的归纳。宋元之 际的方回,著 《瀛奎律髓》一书,书中专列 “拗字格”一卷 ,对唐宋律诗 中的拗字 ,多有指明,但是也没有加以 总结。 明人谢天瑞所辑 《诗法》中,多录有元明之际的诗律论说,其 中也有谢天瑞的著述。 《诗法》对律诗的正 格、偏格论述较多,失粘、拗字也较为详细。其 中 《述杜工部律诗五十八格》一卷,分拗体为两种,一种是 “拗 句”,一种是 “拗字”,谢天瑞在拗句格下说 :“此格拗在句上,后格拗在句下。”6【¨结合文中的例诗,所谓句 上 ,指出句之上半句 ,所谓句下,指 出句之下半句。因此 ,拗句格就是出句上半部分出现拗 的情况 ,拗字格 就是出句下半部分出现拗的情况。文中虽然指出一句诗中,拗字常常在两处地方都会出现 ,但是对单拗和 · 收稿 日期 :2009一o2一l5 作者简介:李 国辉 (1979一),男 ,河南信阳人 ,台州学 院人文学院讲师 ,文学博士。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