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解析中国绘画中的色彩应用2.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解析中国绘画中的色彩应用 姓名:吴昕凤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孙静茹 摘要 本文以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使用体系的根本理念作为研究的目的,以历史 的发展作为纵坐标,以各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及理论家的理论作为横 坐标,通过对色彩理论的解读及具体绘画作品的本体性的研究,一方面来探求色 彩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表现,另一方面则以色彩的具体应用作为实证,追溯中国 绘画中色彩使用的理论根源,即它深受中国哲学及美学的影响,众多的画家们通 过自己对自然、宇宙的理解再加上自身,处于社会中的一个个体,这两个方面的 认识,以绘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精神状态,思想意识。无数 优秀的色彩绘画作品向现在的我们展现了各个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 文化、思想等的状态。从而得出,传统的绘画中色彩的使用是一种心性的绘画。 中国的传统绘画中色彩的使用是主体化的美性心理的类相色彩;画面上色 彩本身的运用具有强烈的结构性、装饰性及形式美感;并产生了大量具有代表性 的经典作品。在颜色的使用上并非是对事物颜色的如实描写,而是将客观事实对 象合成若干类别,然后将按照类别进行梳理,主观上首先剔除了事物在光影下产 生的颜色变化,有着很强的意念性和主体性。这种色彩观深受中国的传统哲学理 念即天人感应,神与物游。一种审美心理的体现。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 之舞之以尽神。 (《易经·上》)“立象以尽意”、“舞之以尽神”,通神达意的观 念一开始就深深的埋在了人们的思维当中。而中国绘画与其他艺术门类一道阐述 着这种观念,体现着创作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个人存在于大的宇宙 之中,而宇宙又存于个人的小宇宙之中。崇尚情由景生,物以言志的情怀。表现 出一种悠远的心境,是万物皆恒常的体悟。听觉领域中的韵律与节奏,在视觉领 域中同样可以体现,西方的色彩绘画有赤、橙、黄、绿、蓝、紫七种基本颜色, 与音乐中的起个音符相呼应,而在中国色彩绘画中,则是与五音相和的五色观, 它们都受到五行观的影响。沈宗骞在其《芥舟学画编》中说:“五色原淤五行, 谓‘正色’;而五行相错杂以成者谓之‘间色’,皆天地自然之文章”,五色之说 与五行观密切相连,它强调五色错杂可变化出万般色相,所谓“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在用色上即千变万化,无穷无尽,而又万变不离其中。以体现万物 之质,之美为根本。 中国绘画中色彩使用的本身更具有很强的结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从原始 的单色使用到魏晋南北朝时的雏形的形成,到隋唐色彩使用的体制的完备,宋元 时期文人画浪潮的兴起,色彩中心地位的失落,和更加强烈的主观用色的出现, 伴随着中国各个朝代的兴盛与更替,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艺术大师们创造了不同类 型的色彩画面,共同谱写了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体系发展的乐章。 关键词:心性、类相色彩、随类赋彩、彩由心生、形式美感 Abstract Inthis Chinese incolor thefundamentaI paper.traditionaIpainting using ofthe as ofthe tothe of history conceptssystemobjectivestudy development asthe coordinatestovarious of WOrksof longitudinal dynastiesrepresentative artistandtheoristofthe as the colortheoretica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搬运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