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 史记》 诸表校勘札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本《 史记》 诸表校勘札记.doc

中华本《史记》诸表校勘札记 王永吉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提 要]本文在版本对校基础上,参考前人校勘记,考证《史記》各本诸《表》部分版本异文,校正中华本讹误凡二十余条。 [关键词]《史记》;中华本;表;校勘 中华书局本《史记》以清同治五年金陵书局刊本为底本点校,自1959年初版、1982年再版以来,屡经翻印,影响实钜。然虽号为善本,亦不免疏漏之处,自出版以来已有学者渐次指出。今就十《表》部分,在对校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和中华书局本的基础上,参考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对诸本异文细加考证,择其可以补正中华本者,录之于下。不敢望有裨迁《史》,惟祈方家指正。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史记十四 一、“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索隐:“唏,呜叹声,音许既反。又音希,希亦声余,故记曰‘夫子曰嘻其甚也’,亦餼音也。”(510/11,此为中华本页数行数,下同。) 今案:彭寅翁本、殿本、百衲本并作“音餼”。此倒,当从他本乙。餼,《广韵》许既切。 二、晋昭侯元年格 “晋昭侯元年封季父成师于曲沃,曲沃大於國,君子讥曰:‘晋人乱自曲沃治矣。’”(541/5) 今案:“治”字误。中华本之底本金陵本及他本皆作“始”,中华本无据,此盖中华本因形近排印致误。 三、晋襄公五年格  “伐秦围邧”索隐:“阮音。”(601/5) 今案:“阮音”不文,殿本、彭寅翁本作“邧音阮”,是。此有脱倒,当补正。 四、秦桓公十年格 “十^”(619/6) 今案:《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以下简称《校补》):“景、井、蜀、绍、耿、庆、中统、彭、毛、凌、殿: 十 伐晋。”《秦本纪》无桓公十年事。(金陵本云“十年楚庄王服郑”,“十”乃“七”之讹,《年表》可证。《史记志疑》已辨,金陵本未从,失之。)《晋本纪》景公六年亦不载秦伐晋事。然《左传·闵公十五年》经云:“秦人伐晋。”《传》云:“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是秦桓公十年伐晋果有其事也。此表晋景公六年云“秦伐我”,依表之例,此当出“伐晋”二字。金陵本、中华本俱脱,当从他本补。 五、郑简公二十二年格 “吴季札^谓子产曰:‘政将归子,子以礼,幸脱于厄矣。’”(644/13) 今案:《校补》:“蜀、殿:——吴季札来谓子产曰。”同表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札来观周乐尽知乐所为。”齐景公四年:“吴季札来使与晏婴欢。”晋平公十四年:“吴季札来曰晋政卒归韩魏赵。”依其例,此亦当出“来”字,“吴季札来”为句。 六、楚昭王十二年格 “吴伐我番,楚恐,徙^鄀。”(666/7) 今案:殿本“徙”下有“都”字。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旧刻‘徙’作‘都’,与索隐本合。”《楚世家》:“楚恐,去郢,北徙都鄀。”出“都”字。正义注引《括地志》:“楚昭王故城在襄州乐乡县东北三十二里,在故都城东五里,即楚国故昭王徙都鄀城也。”亦有“都”字。表文“鄀”索隐:“都鄀,音鄀。”出“都”字。此皆可证“徙”下当有“都”字。金陵本脱,中华本又承金陵本之误。当从殿本补。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史记十七 七、 “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穀、泗,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 (802/2) 今案:《札记》未校。《校补》:“除金陵本各本‘楚’下有‘吴’字。”高祖十二年立吴国,其地外接南越,有“吴”字是。此当由金陵本校刻不审致误,中华本又承其误。当从他本补。 八、临江闵王元年格 “十一月乙丑,初王闵王荣元年。景帝太子,废^。”(845/23) 今案:《校补》:“景、井、蜀、绍、庆、中统、彭、毛、凌、殿:景帝子太子废为王。”《史记志疑》:“‘帝’下‘子’字衍。”《札记》:“各本‘太子’上衍‘子’字,依《志疑》删。”案:《汉书·景十三王传》:“临江闵王荣以孝景前四年为皇太子,四岁废为临江王。”《札记》删“子”字是,然“为王”二字不衍。当依他本补。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史记十八 九、酂侯高后格 “二年,懿侯同元年。同,禄弟。”(892/5) 今案:“弟”,殿本作“母”。《史记志疑》:“‘同,禄弟。’附案:《史诠》曰:‘同,萧何夫人名,即禄之母也,湖本“母”作“弟”,误。’”《札记》:“《汉书》本传以同为萧何夫人,表云禄母,《史记》世家不载,表则以为禄弟,盖传写误。《史诠》、《考异》说同。”《汉书·萧何传》:“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则此处“弟”为“母”之讹明矣。《札记》已辨其误而金陵本未正,中华本由之。当从殿本改。 十、阳夏侯国名格 “阳夏”索隐:“县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