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第4讲 春季常见皮肤病(下).pdf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第4讲 春季常见皮肤病(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第4讲 春季常见皮肤病(下).pdf

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 第37卷 第4期 (总261) ·讲 座 · 当茶温饮之。以治虚热、实热、外感之热皆宜用。治 出血证,以免助动热邪,加剧出血。止血药中的地 因热小便不利,积成水肿,尤有奇效。……若无鲜 白 榆,外用治疗烧烫伤,不宜大面积使用,以免其鞣质 茅根,可用药房中干者一斤,浸以开水,至水凉,再用 通过创面吸收、引起中毒性肝炎等等,应予注意。 微火温之,不可令开,约六十分钟许,漉出渣,徐徐当 【结合现代研究用药】止血药中的仙鹤草、蒲 茶温饮之,亦有效验”。 黄、茜草能促进凝血。三七、白及、侧柏叶、地榆、槐 此外,艾叶内服与艾灸,虽皆散寒,但作用部位 花、白茅根、血余炭、艾叶等药能显著缩短出血和凝 有上下之别。 《本草纲 目 ·第十五卷》:“俗医谓子 血时间。小蓟能收缩毛细血管、增加血小板数 目、促 宫虚冷,投 以辛热,或服艾叶。不知艾性至热,入火 进血小板集聚、抑制纤溶活性。三七还有抗血小板 灸则气下行,入药服则气上行”。可见,疗下焦虚 聚集及溶栓作用,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增 寒 ,当以艾灸为当。 加脑血流量,亦有镇痛、抗炎作用等。白及对 胃黏膜 【药后合理护理】服用止血药,护理应注意三个 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抗溃疡。蒲黄 尚有降血脂、 方面的事宜。一是饮食 。宜清淡、少食或禁食辛辣、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兴奋子宫等作用。临床用药,既 刺激性大的食物。二是劳作。注意休息,静养安卧, 要合乎传统药性,也应参考现代药理,从而提高用药 避免剧烈活动。三是精神调摄。精神放松,不可过 疗效。 度紧张,避免气机逆乱,血随气逆而妄行。 止血药属治标之品,若合理应用,标本兼治,有 【防止不 良反应】收敛止血药不宜用于出血初 益于提高疗效和防止不 良反应的发生。 期,以免止血留瘀;凉血止血药不宜用于虚寒 出血, 收稿 日期:2009—01—18 以免损伤阳气,加重出血;温经止血药不宜用于血热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第4讲 春季常见皮肤病 (下) 屈 双 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皮肤科,北京 100700)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8—1089(2009)04—0021—03 doii10.3969/j.issn.1008—1089.2009.04.008 3 玫瑰糠疹 3.1 诊断要点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炎症性、自限性皮肤 3.1.1 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病,以春秋季节多见,好发于青年和成年人。特征性 3.1.2 有母斑和子斑。初发时先在躯干部出现 甲 皮疹为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临床据其形态特 盖大小的1个淡红色或玫瑰红色斑片,被覆糠秕样 点命名为 “玫瑰糠疹”。病程一般为4~8周,可 自愈, 鳞屑,称为母斑。母斑 出现后 1~2周,成批 出现较 也有迁延半年以上不愈者,愈后一般不复发。玫瑰糠 小的椭圆形或圆形子斑,皮疹的长轴与肋骨方向及 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可能与感染有关 皮肤纹理一致,中心略有细微皱纹,边界清楚,上覆 (尤其病毒性感染),但至今尚未分离得到病毒。目前 细薄的糠秕样鳞屑。 认为可能与感染后导致免疫失调有关。 3.1.3 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部分患者发病前有 本病属中医“风热

文档评论(0)

8号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