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财务报告欺诈的行业特征及其对审计的意义
柳木华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广东 深圳 518060)
摘要:本文旨在运用统计技术归纳财务报告欺诈的行业特征,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通过行业分析发现欺诈风险因素提供参考。文中收集了我国自证券市场成立以来至2004年末的104个财务报告欺诈样本,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农、林、牧、渔业和综合类是财务报告欺诈的两个高发行业;多元化经营更可能导致欺诈的发生;两个欺诈高发行业样本公司采用的欺诈方法明显有别于其他行业,更可能进行资产高估欺诈。本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向注册会计师提出了财务报告欺诈审计的几点具体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告欺诈;行业特征;财务报告;独立审计
The Industry Traits of Financial Report Fraud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uditing
Liu Muhua
Abstract:This article wants to summarize the industry traits of financial report fraud using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o provide guidelines for CPAs to discover fraud risk factors through industry analysis in auditing. We collect 104 samples of financial report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e day when our security market was founded to the end of 2004, and do statistical analysis. Statist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1)agriculture、forest、animal husbandry、fishery and miscellaneous industry are the two volatile ones; (2) operating diversification is more possible to cause the occurrence of fraud; (3)sample companies in the two volatile industries us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methods from others, and are more possible to use the fraud techniques of overstating of assets. The article provides some detailed suggestions to CPAs about auditing of financial report frau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t last.
作者简介: 柳木华,会计学博士,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中的会计审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问题的提出
财务报告欺诈一直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注册会计师行业之所以如此关注财务报告欺诈,是因为会计职业是在“破产、倒闭、舞弊和争议”的企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查特菲尔德,1989)[9],查错防弊一直是审计的目标之一,并且随着财务报告欺诈案件的频频曝出,社会公众强烈要求审计师对发现公司欺诈负全责,但注册会计师行业则一直扼守“合理承担和合理履行”的原则,即计划和实施审计,以获取相应证据合理保证报表不存在因舞弊等导致的重大错报。(张龙平和王泽霞,2003)[10]迫于公众压力和自身发展,注册会计师们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不断修改审计准则,以缩小行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审计期望差距。
注册会计师在不得不面临承担发现财务报告欺诈责任的环境下,如何在计划审计时更周全地考虑客户的欺诈风险、在实施审计时执行更有效的审计程序发现欺诈行为、在完成审计时更客观地评估欺诈产生的错报风险就成为了摆在审计师面前的现实课题。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预防、阻止和发现财务报告欺诈的方法,从寻找“红旗”(red flag)到建立欺诈识别模型,从制度基础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但迄今尚未找到有效方法。
对客户所在行业进行分析是审计师发现财务报告欺诈的一种手段。中外审计准则都强调行业分析在审计中的作用。以我国为例,新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下称“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第四十三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