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物产品分离技术研究的历史.docVIP

第一章生物产品分离技术研究的历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生物产品分离技术研究的历史.doc

第一章 生物分离技术的研究历史 1.1引言 生化分离技术对生物技术对生物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近代生化分离技术与瑞典Uppsala密切相关。瑞典Uppsala大学在生化分离方法的研究最早起源于Svedberg。在20年代初,Svedberg在Uppsala大学物理化学系首先采用超高速离心技术,分离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1924年,Svedberg发明了超高速离心机,并且首次从血液中分离出血红蛋白(Hb)[1]。1926年,Svedberg由于超高速离心机的发明及血红蛋白的发现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5年,23岁的Arne Tiselius大学毕业后,作了Svedberg的研究生。当时Svedberg认识到蛋白质的物理性质不但可以在离心场中观察到,而且有可能在电场中研究。因此他鼓励Tiselius从事移动界面电泳法(Moving boundary method)的研究。1930年Tiselius首先发明了一种U型管自由移动界面电泳装置,之后Tiselius对该装置进行了改进,如采用冷却系统消除热扩散。他的学生Philpot和Svensson发明了一种紫外光学系统,用于检测蛋白质,即现在常用的紫外检测器的雏形。1937年Tiselius推出了新的电泳装置[2],并将有关结果投到几个生物化学杂志,但这几个生物化学刊物都没有刊登这篇文章,可能这篇文章涉及的都是物理仪器的内容,而生物的内容较少。但Tiselius采用新的移动界面电泳装置从血清蛋白粗品中分离出血清蛋白及三种球蛋白,它将这三种球蛋白命名为α、β、γ球蛋白。1937年Uppsala大学因为Tiselius的工作专门成立了生物化学系,Tiselius成为生物化学系的第一位教授,但他的实验室仍主要在物理化学系,由于物理化学系拥有许多当时世界领先的仪器,如超高速离心机、电泳装置等。 40年代后,Tiselius开始了色谱分离技术的研究。1956年,Tiselius首先发明了羟基磷灰石,系统研究了吸附色谱的规律,建立了至今仍在应用的三种色谱洗脱方式:洗脱、前沿及置换,Tiselius首先将梯度洗脱引入色谱。由于Tiselius在色谱及电泳方面的杰出贡献,1948年Tiselius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 50年代后,Uppsala大学生物化学系在新型生化分离技术研究上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1959年发明了凝胶过滤(Gel filtration),60年代发明了等电聚焦、凝胶电泳。70年代的金属亲和层析分离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等。培养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教授,如凝胶过滤的发明人Jerker Porath,毛细管电泳的发明人Stellan Hjerten等。而且Tiselius的许多学生进入了工业界,参与了瑞典两大生物技术公司Pharmacia和LKB及美国的Bio-Rad公司的建设,如1950年Kirstie Granath在Pharamacia建立了物理化学实验室,1953年在电泳领域颇有建树的Svensson成为LKB的研究开发部主任;1954年Sephadex的发明人Per Flodin成为Pharmacia的葡聚糖实验室主任。1955年Bertil在Pharmacia建起了生物化学实验室。这些任命不但加强了工业界和Uppsala大学生物化学系的联系,而且加速了科研成果向企业界的转化,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如Pharmacia公司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1983年)是从生化分离技术(介质)中获得的。LKB的主要产品如层析、电泳都来自Uppsala大学。美国Bio-Rad公司的层析介质Biogel A、Biogel P及毛细管电泳管也是来自Uppsala大学。世界范围内生化分离的层析介质(软介质)及电泳装置的技术主要来自Uppsala大学。因此60年代到80年代Uppsala大学生物化学系被国际学术界称为“Uppsala分离技术学院”。 1.2 凝胶过滤的发现历史 1.2.1 Dextran的发现 1941年23岁的Ingelman从Uppsala大学毕业后,作了Tiselius的研究生。Tiselius让他接手一个瑞典制糖厂的项目,从甜菜糖中分离出果胶,以替代进口果胶。当时由于二战,果胶极为缺乏,Ingelman意外的发现其提取的果胶中存在另一种多糖——葡聚糖(dextran)。为了提高dextran的成胶性,Ingelman采用一种双功能基团交联剂——环氧氯代丙烷进行交联,得到了一种不溶于水,但在水中溶胀的凝胶。他将有关结果报告给制糖公司,但制糖公司对这种水不溶性凝胶并不感兴趣,因此Ingelman1946年放弃了这个成果的专利申请。但Ingelman发现这种凝胶能够渗透一些物质而排斥一些物质,有可能用于医药,因此Ingelman没有公开发表有关内容。1946年他进入Pharmac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