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
第一节 矿井通风
一、井下空气
(一)、地面空气主要成份:
氧(O2) 20.96%
氮气(N2) 79.00%
二氧化碳(CO2) 0.04%
(二)、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的变化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在成分和性质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2、混入了粉尘。如煤尘、岩尘、水泥粉尘等。
3、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发生变化。
(三)、井下空气主要成分,各种成分的性质
几种氧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氧(O2)% 人体反应 21%左右 有利于呼吸 17% 呼吸困难,无法正常工作 15% 失去劳动力 12% 有生命危险 6~9% 很快死亡
几种二氧化碳浓度对人的影响
二氧化碳(CO2) 人体反应 1% 呼吸困难 5% 呼吸困难、耳鸣血流加快 20%~25% 人将窒息死亡(氧含量降低)
(四)、《规程》对井下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规定
1、《规程》规定见下表:
井下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气体名称 符号 最高允许浓度/% 一氧化碳 CO 0.0024 二氧化氮 NO2 0.00025 二氧化硫 SO2 0.0005 硫化氢 H2S 0.00066 氨 NH3 0.004 二、矿井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的任务
2、矿井通风系统的含义
3、矿井通风方法的含义:通风方法的种类。
4、矿井通风方式的含义;通风方式的种类。
5、矿井通风网路的含义;分哪几种形式?
2、串联通风的含义;
串联通风:是指2个以上用风地点首尾相连接在一起的通风路线,又称一条龙通风。其缺点是上一用风地点的污风进入了下一用风点,不利于安全。
3、《规程》对串联通风的规定
开采有瓦斯喷出或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煤层时,严禁任何2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4、《煤矿安全规程》对局部通风管理的规定:
5、什么是循环风?有何危害?
6、串联通风的危害;
7、 “三专两闭锁”的含义
8、《煤矿安全规程》对部分井巷风速的规定
井巷名称 允许风速V/(m.s-1) 最低 最高 运输机巷,采区进、回风巷 0.25 6 采煤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巷 0.25 4 掘进中的岩巷 0.15 4 其它通风人行巷道 0.14 四、矿井通风设施
1、矿井通风设施的含义;矿井通风设施主要有哪些?
2、采用抽出式通风的实际意义
3、《规程》对井下温度的规定;原因。
主要原因:当空气温度超过25~26℃时,对流和辐射散热量将减小,而高于人体温度(36.5℃)时,对流和辐射完全停止,作业人员会感到四肢无力、头痛甚至中暑,从而降低劳动生产效率甚至引发事故。
4、《规程》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
一、瓦斯性质与危害
㈠、矿井瓦斯含义
㈣、瓦斯的存在状态,相互转换过程。
㈤、煤层瓦斯含量,影响瓦斯含量的因素影响。
㈠、矿井瓦斯涌出形式及其特点
㈡、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
地面空气主要由氧(O2)、二氧化碳(CO2)和氮气(N2)组成,按体积百分比计算分别为:
1、含氧量减少。井下人员的呼吸、有毒有害气体的混入煤、岩及坑木的氧化,井下火灾及煤尘、与瓦斯爆炸等,使氧含量减少。
井下主要空气成分有:氧(O2)、氮气(N2)、甲烷(CH4)、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氨气(NH3)、氢气(H2)、矿尘和水蒸气等。
1、氧(O2)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的密度为空气密度的1.11,化学性质活泼。氧能助燃及供人和动物呼吸。
2、氮气(N2)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为空气的0.97,不助燃也不供人呼吸,含量较多时会相对降低氧含量。
3、二氧化碳(CO2)
是一种无色、略有酸味的气体;对空气相对密度为1.52,比空气重;也不能供人呼吸,易溶于水而生成碳酸,略有毒性;对眼、鼻、喉粘膜有刺激作用。
4、一氧化碳(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相对密度为0.967微溶于水,有极强的毒性,能燃烧,浓度在13%~75%时遇火能爆炸。
a、主要来源:井下火灾、煤尘自燃、瓦斯煤尘爆炸、爆破工作等。
b、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血色素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100~300倍,严重阻碍氧与血色素的结合,使血液中毒。
5、二氧化氮(NO2)
有刺激性臭味,呈红褐色,相对密度1.57,极易溶于水,有剧毒,二氧化氮中毒有潜伏期,中毒后经过6~24小时才可能发作。
a、主要来源:井下爆破工作。
b、对人体危害:对人的眼、鼻、呼吸道和肺部组织有强烈腐蚀作用,严重时造成肺水肿而死亡。
6、二氧化硫(SO2)
是一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PRA 4000.9-2025 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技术要求 第9部分:运维管理系统.docx VIP
- 2025年部编六上语文《草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pdf VIP
- 《直播电商基础与实务》-教案 项目8直播电商平台运营实战-教案.doc
- 抗凝药物临床应用指南.pptx VIP
- 学堂在线《医学科研设计》作业单元考核答案.docx VIP
- 庞加莱猜想证明概述.pdf VIP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9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药物化学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电子教案.doc VIP
-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案.docx VIP
- 2024年山东成人学士学位英语考试真题解析 .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