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docVIP

陕西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doc

陕西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陕西省宝鸡市2009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 文 试 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1)从感情变化角度看,这首诗可分为几层?请作概括分析。(4分) 答: ; (2)简要分析“语罢暮天钟”的表达作用。(4分) 答: ; 参 考 答 案 12.(8分) (1)可分为两层。(1分)第一层为前六句,写诗人与外弟“喜见”,从久别,到重逢,到 叙旧,表达了诗人惊喜之情。第二层为后两句,写诗人与外弟“言别”,描绘了想象中表 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惆怅、忧虑的伤别之情。(3分)(4分,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诗的意思是“畅谈完毕,苍茫的暮色中已响起了晚钟”。(1分)“暮天钟”既表示 时已日暮,(1分)更见叙谈入神,不知不觉天色已是黄昏,寺钟惊醒了他们。(1分) 从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也足见兄弟情深。(1分)(4分,意思对即可) 陕西省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塞 下 曲 ??? 常 建 ???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 (1)“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 (2)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 12.(8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诗眼是“静”,(1分)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因此 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种把今 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诗中之眼。(3分) ??? (2)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 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和平之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了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4分) (补充: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 的对症之方。诗歌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 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描绘出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结句“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 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 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纵饮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复”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很晚“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态度的个性。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陕西西安四校2009届第一次语文模拟考试 西安交大附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2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