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象、意境及其它.doc
评委点评:
本文是一篇教学探索心得,它来自于教学实践,取材于教学内容。体现了作者善于思索、敢于质疑,不拘泥于固有观念的精神。材料不算新,但搜集在一起不易;能将其搜集在一起又加以分类,并提出独到见解更是难能可贵。
本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材料丰富,涉及古今诗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联系网上最新论题,话题时髦,给读者以新鲜感,趣味性。
本文分类恰当,层次清楚。议论说理,生动流畅。
意象、意境及其它
刘泉海
意象与意境品味意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意象?如何向学生通俗的解说?我查了《现代汉语词典》,“意象”的解释是:“意境:这首民歌新颖。”我又查“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词典里将“意象”与“意境”混为一谈,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这样向学生解释“意象”,只能给他们增加新的疑惑。我又查阅了其它工具书,意象的含义众说纷纭。中国古典诗词是运用意象的典范,可是古人鉴赏诗歌的时候,却忽略了意象一词。 意象的英文为:Image,有图象、映象、影象、形象之意,译为意象最好。“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情的集合体。”意象派诗人庞德是这样解释意象的。“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诗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来说,诗人在写作时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写情志,化物象为意象。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这样解释,我是认可的,可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课堂教学的语言应该通俗明白,尤其在解释某个词语的时候,如果介入了过多新的概念与陌生的词汇,只会使学生坠入云里雾里。在查阅了许多资料后,我向学生这样解释: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所写的“景”、所咏的“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意象与意境相同点是两者都是主观的情、意与客观的景、象的结合。不同的是,意境的范围比较大,它是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的整体性的融合,是一个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结构。而意象不过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它可以是单个的、平面的。意境是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的,意境只是由意象衍生出来的一种艺术氛围,是意象的升华。所以,没有意象或没有好的意象,就不可能营造出好的意境,也就不可能形成好的诗篇来。意象与物象在诗词中,许多物象代表着一个固定的情感,于是就构成为人们所认可的意象。松有坚韧挺拔的性格,竹有刚正有节的操守,梅有傲霜斗雪的风骨,而水仙刚是冰清玉洁的象征等等。而许多物象可以构成情趣各不相同的多个意象,更值得我们研究。柳,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柳”和“留”谐音,“柳——留——惜别——依依不舍”,古人的联想十分丰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霖》),表达了对故乡、恋人的眷恋其次柳还是倔强的弱者形象。“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白居易《有木诗八首》)杨柳的样子虽弱不禁风,当风雪袭来时,它却顽强地与之抗争。 其三也可以表现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 “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刘禹锡《杨柳枝词》)。城中艳开一时的桃花李花转眼间就凋谢净尽,怎似那倒垂的柳条能长时间的喷绿吐翠。与势利的“桃李”对比,“垂杨”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便跃然纸上。同样是江水这一物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寄予了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霖》)表达的却是寂寞孤独与对恋人的不尽思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相见欢》)江水这一物象却构成了“浓重的哀怨”之意象。大千世界,物象数不胜数,只有进入了诗人的作品,赋予了诗人特定的情感,才有可能成为意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同一物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也会成为情感迥异的意象。、“有意无象”与“有象无意”意象的“意”是包孕在“象”中的,是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在一个意象中,我们看得见的是“象”,而品得出的是“意”。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纷至沓来的意象,读者不觉得繁杂与累赘,就是因为在这些苍凉萧瑟的景物(象)后面站着一个凄凉孤寂,倦于漂泊,思家恋乡的游子(意)。它是“意”与“象”完美结合的典范。“意”与“象”完美结合的诗词作品,大多成为流传后世的精品。而“意”与“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