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守护公民思想和意志的诗人
摘 要: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的政治抒情诗以众生平等的情怀,凸现他个人的人性姿态与人格力量。我们在他的吟唱中,感受到了诗人触摸到的是心灵、良知、正义、忧虑与痛苦。他充当美利坚异常敏感的感官,把对生活和对人格的“真”的追求贯注于诗歌之中。他的诗歌是美利坚公民的生命的血液,养育着这个民族的肉体和灵魂,张扬了公民意识,使民族精神得到升华,诗歌也就成了守护公民思想和意志的战士。
关键词:弗罗斯特;政治抒情诗;公民;公民意识
中图分类号:i7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1)10-0181-06
引 言
弗罗斯特迥异于传统意义上的遁世的田园诗人,而是对生活怀着虔诚的信心,这使他的很多诗都成为了一个重大困境的概括。从他为数不多的政治抒情诗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道德良知和道德勇气,而且是对植根于自己心中的自由民主理念的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理解。
诗人“用农村和普通的事务对精神现实作了简练而恰当的暗示”。在他独有的诗艺领域中不断扬弃原来的躯壳,既没有教条、也不表现什么主义。他不断的采铜民间,却不附庸风雅。他不虚构生活与自然,而把自己在农庄的活动作为其诗歌和人生的焦点。他以众生平等的情怀,用异常敏感的公民目光张扬他的公民思想和意志,把守护公民思想和意志作为他诗歌世界的价值取向。他充当美利坚民族异常敏感的感官,为地球村的所有公民写诗、诵诗。他把对生活及人格的“真”的追求贯注于诗歌之中,因而他的政治抒情诗清新而纯朴,特别能给人一种宁静、自知、独立的感受。
一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和艾略特(t.s.eliot 1888—1965)是同时期的美国现代诗人,他们既继承了传统诗歌的创作技巧,又创立了自己的现代风格,成为沟通欧美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之间的桥梁。虽然弗罗斯特没有艾略特那样的国际声誉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和诗人,他的很多重大的付出和贡献,造就了被人们认为的美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其荣誉奖项之多,在当时实属罕见;在诗人逝世后,人们为表达对他的热爱,就送给他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的荣誉。
诗人少年时的生活是贫困而艰苦的。“从十二岁起,为了帮助家里解决生活困难,他干过各种零工,如补鞋,当农场工人,在纺织厂当线轴童工等。在达特默思学院读了几个月和在哈佛大学肄业两年以后,他边教书边务农。”(① 韦勒德索普:《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濮阳翔、李成秀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6页。)确切地说,他这时以养鸡和教书为业。当然他在养鸡和教书之余也读诗和写诗。他的诗在他四十岁即1913年以前并不执意于发表,而比较热衷于朗读以及朗读之后与别人长谈。这种长谈以及他的农工生活的背景,自然“成就”了他乡土诗歌的丰厚积蓄和源泉。 1913、1914年分别出版了诗集《一个男孩的心愿》(a boy’s will)和《波士顿以北》(north of boston)。这两部诗集明显地具有一种浓厚的民间情结以及对生活的智性感悟,始于感悟而终于智慧。《波士顿以北》被作者称为一本“关于人类的书”(as a book of people)(②james d. hart.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6,p.301.),它传达了诗人的众生平等情怀,凸现他个人的人性姿态与人格力量。我们在吟唱中,感受到了诗人触摸到的是心灵、良知、正义、忧虑与痛苦。诗集既直面人生,关注着人类社会的真相与趋向,又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找到他们很需要回忆、对照和审视的背影。
这两部诗集诞生之后,弗罗斯特又回到他曾经养过鸡的农庄。尽管随着他的诗集的出版,名声日隆,荣誉接踵而来,社会活动日益增多,但他仍然把农庄看作自己的家,把自己在农庄的活动作为其诗歌和人生的焦点,这在中外现当代诗人中怕也是一个罕见的壮举。这让我们想起了中国诗坛的一句格言:采铜于山。优秀的诗人,很像执着的采铜者。那么,采于何处?答曰:采于山。这山,即广大的民间。存在于民间的韵致,会以一种热烈而显豁的意趣,最具人性地宣示着平民的日常生活,从而为回归自然,走近民间,溯本求源的诗歌艺术,提供藏量丰厚的铜矿。弗罗斯特就在这样一个远离浮华、让人心静如水的民间,把爱恨、苦乐、生死……这一大堆使人类永远处在历险境地的情感,用激情和智慧,还原为动人的诗句,借以守护着公民思想和意志。其结果是,我们在他的诗里随处可见民间普通人精神层面上的万家灯火。
二
俄罗斯诗人涅克拉索夫说过:“你可以不是诗人;/但你必须是公民!”
(③ 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