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微生物的生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章微生物的生态.doc

第6章 微生物的生态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2??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掌握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4??应用微生物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设法解决与食品环境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的科学。因此,微生物生态学就是研究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区系(microflora)或正常菌群(normal?flora)对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在生物学研究对象中,一般可以分成十个水平,依次为:“生物圈(biosphere)、生态系统(ecosystem)、群落(community)、种群(population)、个体(individual)、器官(organ)、组织(tissue)、细胞(cell)、细胞器(organelle)和分子(molecule)。其中前四个客观层次都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在此,我们仅介绍微生物生态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研究微生物的生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例如,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助于开发丰富的菌种资源,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活动;研究微生物间及其与它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发展新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以及积极防治人和动、植物病虫害,也有利于发展食品混菌发酵、序列发酵和生态农业;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利于阐明地球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原因,也可促进探矿、冶金、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开发生物能(沼气)等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 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1.????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活条件,土壤的矿物质提供了矿质养料;土壤中的有机物提供了良好的碳源、氮源和能源;土壤的酸碱度接近中性,是一般微生物最适合的范围;土壤的持水性、渗透压、保温性等等使土壤成为了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因此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最多。对微生物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对人类来说,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表6-1.????我国各主要土壤的含菌量(万∕克干土)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资料) 土??类????地??点????细??菌????放?线?菌????真??菌 暗棕壤????黑龙江呼玛????2?327????612????13 棕壤????辽宁沈阳????1?284????39????36 黄棕壤????江苏南京????1?406????271????6 红壤????浙江杭州????1?103????123????4 砖红壤????广东徐闻??????507????39????11 磷质石灰土????西沙群岛????2?229????1?105????15 黑土????黑龙江哈尔滨????2?111????1?024????19 黑钙土????黑龙江安达????1?074????319????2 棕钙土????宁夏宁武??????140????11????4 草甸土????黑龙江亚沟????7?863????29????23 塿土????陕西武功??????951????1?032????4 白浆土????吉林皎河????1?598????55????3 滨海盐土????江苏连云港??????466????41????0.4 尽管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含量的变动很大,但每克土壤的含菌量大体上有一个十倍系列的递减规律: 细菌(~108)>放线菌ü?(~107)>霉菌ü(~106)>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 由上可知,土壤中所含的微生物数量很大,尤以细菌为最多。据估计,每亩耕作层土 壤中,细菌湿重约有90~225kg;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计算,则所含细菌干重约为土壤有机质的1%左右。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含量可见表6-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有机物含量丰富的黑土、草甸土、磷质石灰土和植被茂盛的暗棕壤中,微生物含量较高;而在西北干旱地区的棕钙土,华中、华南地区的红壤和砖红壤,以及沿海地区的滨海盐土中,微生物的含量最少。 表6-2是水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在不同深度分布的比较研究资料。从表中可以看出不论是水田还是旱地,总是表层耕作层的微生物含量最高;旱地土壤中的放线菌和真菌比水田土壤中多,这是与它们的好氧生活特性直接相关的。 表6-2.????水田与旱地各层土壤的含菌量(万∕克干土) 微生物种类????水???田????旱???地 ????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 好氧细菌????3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