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邯钢5号高炉中心加焦技术的应用探讨
李志全1 魏琼花1 郭兰芬1 张红闯1 王文生2 杨春生2
邯钢技术中心;2-邯钢炼铁部)
摘要:本文通过高炉布料实物模型模拟邯钢5号高炉布料矩阵,研究了中心加焦量的合理选择范围,探讨了中心加焦量、矿批/负荷的进退应如何适应原燃料条件改变以获得更好的操作指标。
关键词:邯钢5号高炉 中心加焦量 原燃料条件
1前言
高炉中心加焦技术是日本神户钢铁公司开发的一种装料技术。所谓中心加焦技术就是在高炉布料时将部分焦炭布到炉喉中心,从而改善中心区域的透气性、透液性,使得炉缸保持活跃[1]。
国内鞍钢、安钢等先后开展了中心加焦技术的应用试验。鞍钢11号高炉(2580m3)中心加焦量达到18-24%时效果较好;安钢7号高炉(380m3)中心加焦α=20°时,中心加焦量占总焦量的15-20%,炉况运行状态最佳。总之,各厂都有自己不同的操作条件,试验摸索了各自不同的中心加焦数据。另外,由于国内大部分厂家的原燃料条件变化较频繁,特别对于经常使用外进焦的厂家,其指标经常不稳定,所以探索适合本厂操作条件下的高炉中心加焦量及如何适时进退中心加焦,选择合理的矿批以适应原燃料条件的改变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邯钢5号高炉的应用实际,利用布料模型探讨了上述问题的量化范围[2]。
2 中心加焦技术的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
2.1理论分析
理论和生产实践表明:中心加焦技术要求将焦炭加入高炉中心区域,并且中心焦炭上下应连通起来,形成稳定的中心焦柱。
目前,大高炉一般都采用无钟布料装置,利用多环布料时溜槽布料角度和布料圈数的改变来改变向中心布入的焦炭量。一般将炉喉等面积圆环中心视为中心加焦区,边缘平台视为边缘环带,漏斗斜坡视为中间环带。
研究发现[3]:炉料在布下后,会有大量的滚动,而且矿石和焦炭的滚动应与布料矩阵形成的料面形状有很大关系。所以有的高炉在选择中心加焦时,考虑焦炭的滚动效应而选择大于20°布中心焦。目前,未见有焦炭滚动效应的量化数据,由此可推论,各厂摸索的中心加焦量数据只是一种实践摸索经验值。
表1 邯钢5号高炉(2000m3)环位、角度对照表
环位编号
布料角度°
料线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5 29.5 34.0 37.5 41.0 44.0 47.0 49.5 52.0 54.5 1.3 20 29.0 33.5 37.5 40.5 43.5 46.5 49.0 51.5 54.0 1.6 20 28.0 32.5 36.5 39.5 42.5 45.0 47.5 50.0 52.5 55.0 经验表明:合理布料应按高炉炉喉直径大小,将炉喉按等面积分成5-11等环,固定各区对应的角度,炉料按规定的有限位置布料,可以和不同的高炉实践比较,也可与本炉不同时期,不同布料进行比较。邯钢5号高炉不同料线下的环位、角度对照见表1。依据环位和半径的对应关系,将邯钢5号高炉炉喉半径划分为三个环带:以距中心1.21m为中心区域;以1.21m~2.96m为中间环带;以2.96m~4.0m为边缘区域。相应环位对应为:1#环位对应中心区域;2#~6#环位对应中间环带;7#~9#环位对应边缘区域,实际最大用到9#环位。
2.2布料模型试验
2.2.1布料模型试验内容及说明
模型试验研究内容选择邯钢5号高炉2009.6月上旬和中下旬使用的两个料制进行研究。模型试验的布料模型按邯钢5号高炉无钟炉顶尺寸依相似准则缩小到1/10,模型试验炉料及批重严格按相似理论指导下进行选择和确定,确保模型试验与高炉实际布料有很好的相似性。
2.2.2模型试验的设计
以下表2、表3、表4列出了模型试验所需的各参数。
表2 试验料制高炉操作参数
料制使用时间 料制 矿批 负荷 料线 2009.6月上旬 α° 47 44 41 37 19
K(圈) 2 3 3 2 0
J(圈) 3 2 2 2 3
该料制称为3号料制 43.7t 4.307 1.2m 2009.6月中下旬 α° 48 45 41 37 19
K(圈) 3 3 3 2 0
J(圈) 3 2 2 2 3
该料制称为4号料制 44.76t 4.31 1.3m 表3 3#料制各角度的模型布料量 (矿批9.16kg/批,料线1.2m)
α° 47 44 41 37 19 总共
圈数 O 2 3 3 2 0 10 C 3 2 2 2 3 12 模型O(kg) 1.832 2.748 2.748 1.832 模型C(kg) 0.5325 0.355 0.355 0.355 0.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鄂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 医院诊疗规范管理体系.docx VIP
- 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DB51T 2616-2019 机关会议服务规范 .docx VIP
- 2025年广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GBT7725 -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pdf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6 Numbers in life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4课时).docx VIP
- 07SG528-1:钢雨篷(一) 国标图集.pdf VIP
- 《心理学(第4版)》课件全套 姚本先 第1--11章 绪论 ---心理健康与教育.pptx
- 司法考试必背大全(涵盖所有法律考点).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