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热工性能的混凝土自保温空心砌块力学性能优化分析研究.pdfVIP

兼顾热工性能的混凝土自保温空心砌块力学性能优化分析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兼顾热工性能的混凝土自保温空心砌块力学性能优化分析研究.pdf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钎 建巍 兼顾热工性能的混凝士宜保温空心砌块 力学性能优化分析研究 张锋,田安国,张振东 (淮海工学院 士木工程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摘要:依据试验数据,利用数值分析工具,对混凝二f自保温空心砌块进行二次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优化。通过调整砌块各肋的 刚度,使 自保温砌块受力趋于合理,同时使热阻值得 以提高。 关键词:混凝土空心自保温砌块;孔型优化;热工性能;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TU52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02X(201O)03—0030—04 M echanicalpropertiesoptimization analysisofselfheat-insulation concrete hollow block catering to thermalperformance ZHANG Feng,T1AN Anguo,ZHANG Zhendong (DepartmentofCivilEngineering,HuaihaiInstituteofTechnology,Lianyungang222005,Jiangsu,China) 自保温空心砌块避免了传统黏土砖的缺点,具有保温、节 用硅酸盐水泥、炉底渣、粉煤灰、碎石、磷尾矿等地方材料,在 能、节省材料等特点[1】。本文以混凝土自保温空心砌块为研究 砌块内设置了5~9排矩形孔,并将有机或无机密闭多孔材料 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热阻值和应 充填于部分孔道中,制成了自保温空心砌块。作为一种新型墙 力分布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得到最佳热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 材,其孔型和几何尺寸是依据经验而来,有必要对其进行优 空心砌块孔洞布置形式。 化,以改善其热工性能和力学性ilI~l。 I.1 自保温砌块的基本参数 1材料性能及研究目的和方法 采用承重型MUIO型混凝土自保温空心砌块,规格尺寸 本文采用连云港某建材公司生产的混凝土自保温空心砌 为240mmx240mm~115mm(见图1),净面积:31010.5lain2, 块,该砌块是一种新型非烧结多排孔混凝土空心砌块,主要采 密度为23O0k咖 ,孔洞率为46.1%。 (a)原 自保温砌块 (b)初次优化后 自保温砌块 (c)一次优化后 自保温砌块 图 1 混凝土 自保温空心砌块的平面几何尺寸 基金项 目:江苏省经贸委墙体材料革新项 目 江苏建筑业科研项 目(JGjH『2008—19) 收稿 日期:2009—11-20 作者简介:张锋,男,1976年生,江苏泰兴人,讲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电话E-mail:zhfyd1@163.corn。 ·3O · 新型建筑材料 2010.3 张锋,等:兼顾热工性能的混凝土 自保温空心砌块力学性能优化分析研究 1.2 抗压强度试验 要最大拉应力达到与材料性质有关的某一极限值,材料就发 抗压试验的加载装置为2000kN短柱压力试验机。试件 生断裂。特别适用于拉伸型应力状态 (如Oj≥盯≥仃=0),混合 数量3件,试验前采用细砂找平;试验过程中,观察裂缝发展 型应力状态中拉应力占优者(盯0,~r30,但Icr,I I)。但是这 情况,其破坏特征基本是中间横肋被压破坏,导致沿高度方向 一 理论没有考虑其它2个主应力的影响,且对没有拉应力的 产生竖向裂缝。试验极限破坏荷载平均值为250kN,抗压强 状态(如单向压缩、三向压缩等)也无法应用。 度为8MPa。

文档评论(0)

kfigrm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