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德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其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 德育 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 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现状 道德滑坡的原因(讨论) 第二节 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三、道德滑坡的原因 新旧文化交替 ,无所适从,没有一套系统的价值标准(信仰缺失) “学历社会”倾向的影响 社会环境 河南省焦作市的符春丽也在自己的卧室里,被其只有15岁的儿子圆圆连砍了40余刀而死亡。而其杀母的理由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她总是逼着他学习,他除掉父母就是想得到一点自由! 今年6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再一次报道了甘肃省景泰县,一个叫齐刚的16岁的少年,把亲生母亲杀死在家里的事情。在监狱里,当记者问及他为什么要杀母亲的时候,他的答案也只有一个:就是渴望能多得到一点自由! 德 育 内 容 关于德育内容的基本理论: 德育内容的阶级性和历史性 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德育内容各个方面的联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新时期总任务教育 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热爱劳动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和遵守法制教育 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和文明习惯教育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 它是依据德育任务和德育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也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知行统一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 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连续性与一致性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二、知行统一的原则 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求学生作出相应的行动,把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四、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指的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必须以正面引导为主,同时辅之以纪律约束,使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德育的效果 德 育 方 法 品德的心理结构 国外品德发展的研究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 实践锻炼法 陶冶教育 指导自我教育 一、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要素。 道德认识指对事物的是非、行为善恶的评价。 道德情感是一种高级情感,它是按照一定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道德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支配着自己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 道 德 情 感 对己自我认知感、自我适应感、自我同一感、自爱自尊感、自信自强感等。 对人同情关怀感、体贴仁慈感、友谊真诚感、善解人意的挚爱感等。 对自然的敬畏感、亲近感、秩序感、护爱感、神往迷恋感等。 对社会的合作责任感、公正公平感、荣誉成就感、爱国使命感等。 皮亚杰“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理论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权威阶段(6—8岁) 中逆阶段或称平等阶段(8—10岁) 公正阶段(11—12岁)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10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 第二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工具性取向 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 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 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 德 育 方 法 说服教育 语言文字的说服教育方式 运用事实说服的教育方式 运用榜样说服的教育方式 实际锻炼 陶

文档评论(0)

ww88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