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农村发展道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报告人:陈军民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变革 土地改革阶段 农业生产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阶段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中国农村终于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农民将逐步经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城乡一体化而走向终结。 第一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1、确立过程 1956-1957年曾出现最初形式,是在“三包一奖”制(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产包户责任制。 1978年安徽省肥西县和凤阳县一些生产大队自发实施“三包”到田、责任到人的生产经营方式 。 1980年9月发生了阳关道(集体经济)与独木桥(包产到户)的争论。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指出实行的各种生产责任制都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1984年底全国农村已普遍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步 农村工业化 乡镇企业 1、产生背景 a 农业大幅度增产,农民有了资金积累 b 出现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c 户籍制度制约与城市国营企业效益低 2、作用 a 吸纳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b 加快农村社会分化 c 为农村城市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不足 a 布局分散(村村办厂,户户冒烟) b 企业素质低 第三步 小城镇建设 独特的中国农村城市化之路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趋势。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的中心。是联系城乡的纽带和桥梁。而小城镇建设在我国由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工业主导型城市社会的转变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先导和载体作用。 第四步 城乡一体化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2005) 背景(十六届五中全会) 第一、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第二、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 意义: 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2)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3)是保持国民经济持久增长的动力。 4)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3、乡村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1)打破“文化贫困” (2)移风易俗 4、村容整洁 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 a 规划房舍、街道 b 解决饮水问题 露天厕、泥水街、 c 改造厕所 压水井、鸡鸭院 0 华西村全景 华西村美景 长廊 农民公园 龙西湖别墅 住宅小区 华西村居民的欧式别墅 住宅小区一角 村民家的卧室 现代化厨房 现代化卫生间 村民家中的健身器材 八有八不: 小有教 老有靠 房有包 病有报 购有商 玩有场 餐有供 行有车 华西村的年销售收入: 2004年:105亿元 2005年:206亿元 2006年:310亿元 2008年:500亿元 2004年人均收入:12.26万 全国农村:2936元(41.76倍) 全国城镇:9422元(13.01倍) 耕者有其田 做法: 没收地主阶级及富农的土地无偿分配给佃农或贫农,实行农地个人所有制,即实行耕者有其田 效果: 解放了被封建关系束缚的生产力,激 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4%,粮食总产量由2264亿公斤上升至3278亿公斤。农民说:“1年够吃,2年添家具,3年有富裕”。 互助组 特点: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按自愿互利原则组建。 目的:为克服农户劳动力、耕牛、农具等不平衡的问题,自发自愿组建的各种劳动互助组织。 形式:临时性的互助组(4-10户) 常年性的互助组(具有较高的组织 形式,合伙购买农资、开荒) 初级社 初级社采用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按土地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