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反讽与复调.pdf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ⅢffI『『I『J『『『|fJJ|『JfJfIf『IⅢIf『If『||『『Ⅲ !Y1912486 摘 要 在当下的文学现实中,反讽与复调都是作为关键性的术语出现 的,二者都担负着丰富作品内涵、使作品达到特殊美学效果的重任, 在现代叙事理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历来的很多学者并未将 这二者区分清楚,往往存在含混暖昧之况。面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 反讽与复调虽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根本性 的区别。本文试从二者的关系入手,从而更深入地认识这两种重要的 叙述理论。 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了三个大章,分别从反讽与复调这两种理论自 身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三方面进行论述,力求对它们的本质与 内涵作出严谨而准确地把握,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明察秋毫 而不至于混为一谈。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反讽理论自16世纪始,至当代文学理论研究 中各个时期的内涵流变,同时,从微观文本语言层面、宏观的文本整 体结构层面,结合具体文学作品为例,对反讽作出了界定,并探讨了 它的特征(作者的非直陈式介入、叙述者的不可靠、悖逆双方的并举) 和表现形式(言语反讽、结构反讽、形式反讽、境遇反讽)。 第二章同样首先梳理了复调的内涵发展历程,然后根据其内涵的 规定性,以多声部性、对话性、开放性作为复调的基本特征,最后从 文本语言、文本结构、文本视角以及人物、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 矛盾四个角度分析复调的表现形式。 T 第三章是探究反讽与复调理论二者之间关系的关键的章节。二者 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本章分别由反讽之于复调和复调之于反讽两方 面予以阐述。与此同时,我们仍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 主要借由反讽与复调所采取的对照还是对话、作者的立场、人物地位 的差异、两个术语自身内涵上的差异等方面体现出来。我们可以化繁 为简地说:反讽主要是指两个事物(意识、人物、事件等)构成否定的 关系,后者对前者形成一种揭示、否定、拆台、讽刺等。复调则指作 品中多种意识的独立与并列,不存在一个主宰一切的意识。这可视为 这两种理论最为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反讽;复调;联系;区别 Ⅱ ABSTRACT Inthecurrent and are as polyphony literaryreality,irony emerging the withrichcontent thatworksto terms,both works,SO key charged achieve aestheticofthe themodem specific effects task,in narrative an scholarsdidnot theoryoccupiesimportantposition.However,many betweenthesetwo isoften of always clear,there distinguish ambiguity thesituation withthis

文档评论(0)

ww2359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