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8卷第2期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oI.28No.2
2006年2月 Journalof ofScienceand Fkb.2006
University TechnologyBeijing
汽车用钢连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
刘 青1’ 张立强1,2’ 王良周1’ 丁秀中2’ 曹立国2’ 齐永革2’ 刘彦伟2)
1)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石家庄050031
摘要运用经典热模拟的方法研究石钢电炉生产汽车用钢的连铸坯高温力学性能。获得了五个
钢种热塑性曲线和强度曲线针对不同方向铸坯取样的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作了对比运用扫描
电镜对试样拉断后的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得出了相应钢在各温度区域的断裂机理.讨论了连铸坯
质量与高温力学性能的关系.
关键词汽车用钢;连铸;高温力学性能;二次玲却;太方坯
分类号TF777
300
钢的高温力学性能与铸坯裂纹有直接关系, mm长的钢镦,用火焰切割枪分别切割成四块
铸坯凝固过程坯壳所受各种力的作用是外因,而 后进行机械加工.加工后的最终试样总长120
钢对裂纹敏感性是内凶….通过对钢的高温力学 mm,两端10mm部分有螺纹,见图2,
性能的研究,掌握钢的高温力学性能,找出脆性倾
向较大的温度范围,避免铸坯在此温度区间承受
较大的应力或变形而产生裂纹,以指导连铸过程
中二次冷却和矫直工艺
1热模拟实验
1.1实验装置
采用美国DSI公司研制的Gleeble热模拟机
进行连铸钢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圉1铸坯取样示意图
1.2试样
of inabloom
Scheme
Fig.1 sampling
取样示意图如图1所示.沿拉坯方向取两个
1夕450 耵, 琴』 重
r I r 1
L l l J
一 。』0 恤
图2高温热塑性拉伸实验试件囤(单位:mml
Fig.2Schemeofasampleformghtemperatureductilityexperiment(Unit:111111
1.3实验方法 10℃-s_1的速度加热至1350℃并保温1min,然
(1)高温应力应变测试在Gleeble一1500试验
机上进行,试样采用水平放置方式.试样夹持好 以÷=1×10-3s‘1的形变速率对试样进行拉伸直
后,试样室通入流量为1L·min。的氩气流,并以 至断裂.温度及形变制度如图3所示.
(2)试样被拉断后,立即对断口附近区域大
1008
收稿日期:2005-04。26修回日期:2005
作者简升:刘青(1967一),男,副教授.博士 量喷水冷却,以使断口保持原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必修一 1.1质点与参考系.pptx VIP
-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项目教程(华为eNSP模拟器版)全册电子课件汇总.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新版教材).pptx
- DM.05 ×× U9 ERP项目-项目日报-年月日.docx VIP
- DM.01 ×× U9 ERP项目-项目章程.pptx VIP
- (含六套期末试卷)七年级下册地理精品学案:第2课时复杂的气候.doc VIP
- DM.18 ×× U9 ERP项目-阶段汇报.pptx VIP
- DM.16.01 ××U9 ERP项目培训计划书.docx VIP
- 标准图集-03J601-2 木门窗(部品集成式).pdf VIP
- 2025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