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肿瘤常见证候及其辨治.doc
肿瘤常见证候及其辨治
(一)气滞血瘀证治
[临床表现] 胸胁胀闷,性情急躁,胁下出现痞块,刺痛拒按,痛有定处,入夜更剧,可扪及肿物包块,爪甲黑紫,舌质暗或见紫斑、瘀点,脉涩等。
[辨证分析]本证以病程较长和痛有定处,或肝脏经脉部位出现疼痛痞块,并可扪及肿物包块为审证要点。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滞日久必致血淤,血淤亦多伴气滞,互为因果,始由气滞导致血淤,终因淤阻而反碍气机,故疼痛部位不移而拒按,血凝滞不散,积淤而成肿块。
本证多见于原发性肝癌、中晚期肺癌、中晚期食道癌等。
[治疗法则] 理气活血、化瘀消积。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三棱、莪术、槟榔各12g,木香、青皮、当归、五灵脂、延胡索各15g,昆布、海藻各20g,党参、白术各18g,肿节风、藤梨根、半枝莲、虎杖、白花蛇舌草各30g。
2.随证加减:疼痛较剧者,加蒲黄、金铃子、川栋子各15;低热者,加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各15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g,竹茹15g;脘腹胀满者,加青皮、陈皮各15g,厚朴、大腹皮、枳实各12g;胸腹水者,加泽泻、猪苓各15g,龙葵30g;腹泻便溏者,加苍术、炒扁豆、儿茶、革豆蔻各15g,炮姜12g。
(二)痰湿凝聚证治
[临床表现] 痰湿积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肿物包块,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痰浊上犯于头,则致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口吐泡沫粘液痰涎。本证多见于食道癌、肺癌伴胸腹水。
[辨证分析] 本证为中晚期肿瘤患者之常见证候。痰、湿两者均为人体患病之病因之一,又作为病理产物。许多肿瘤都是由痰湿凝聚所致。
[治疗法则] 化痰祛湿,软坚散结。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半夏、山慈姑、瓜蒌、前胡、白芥子、天南星、皂角刺、泽泻、瞿麦、白术、茯苓各15g,夏枯草30g,杏仁、陈皮、枳实、党参、贝母各12g。
2.随证加减:咳痰粘调者,加葶苈子、马兜铃、紫菀各15g;痰多难出者,加海浮石15g;蛇胆陈皮末5g冲服;胸腔积液者,加葶苈子、芫花、泽漆、商陆各10g,车前草、猪苓各30g;颈部有肿核者,加猫爪草、山慈姑、穿山甲各15g,水蛭、僵蚕各10g,斑蝥2个(去头足)。
(三)热毒内炽证治
[临床表现] 发热,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心烦失眠,干咳短气,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低热盗汗,颧红,头晕耳鸣,吐血衄血,舌红,脉数。
[辨证分析] 本证为中晚期恶性肿瘤中之常见证候,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室劳作,劫夺阴精,阴虚阳亢而致。证多见于晚期肺癌并阻塞性炎症,各种肿瘤有骨转移,中晚期肝癌等。
[治疗法则] 冶实热阳毒者,宜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治虚热阴毒者,温补托里,扶正祛邪。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龙胆草20g,地骨皮、白薇各15g,白茅根、蛇舌草、山豆根、鱼腥草、败酱草、龙葵各30g,冬凌草、虎杖、青黛各15g,大青叶20g。
2.随证加减:上焦肺热者,加黄苓J2g;中焦热者,加黄连12g;下焦热者,加黄柏10g;三焦;热者,加山栀子10g;肝胆炽热者,加龙胆草、龙葵、半边莲各30g;胃肠腑热者,加大黄15g,苡仁30g;小便赤者,加通草、滑石、竹叶各10g。
(四) 气血不足证治
[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
[辨证分析] 气血不足证,以气虚与血虚的证候共见为审证依据。少气懒言,乏力自汗,为脾肺气虚之象;心悸失眠,为血不养心所致。气血两虚不得上荣于面,则见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嫩,不得外养肌肉致形体瘦弱;血虚不能充盈脉络,见唇甲淡白,脉细弱。安徽济民肿瘤医院刘教授介绍,本征多见于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恶性胸腹腔积液、晚期肺癌并咯血、晚期恶性淋巴瘤骨髓受侵者。。亦可见肿瘤病人手术、放、化疗使气阴两伤者。
[治疗法则] 补气养血。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气血双补汤:当归、川芎、熟地、党参、茯苓、白术各15g,炙甘草10g,生姜2片,大枣10枚,阿胶(烊化)、补骨脂、黄芪、陈皮、枸杞子、灵芝、女贞子各12g。
2.随证加减:喘咳、气短为主者,加沙参、天冬、川贝各15g;食少便溏,食后脘胀者,加扁豆、葛根各12g,升麻10g,莲子15g;腰酸痛腿凉,耳鸣耳聋者,加鹿茸10g,仙灵脾、巴戟天各15g;心悸烦躁、健忘、失眠多梦者,加茯神、远志、柏子仁、丹参、首乌藤各15g。
(五)脏腑亏虚证治
[临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