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孢子与种子植物花粉萌发比较.pdfVIP

蕨类植物孢子与种子植物花粉萌发比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学通报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8, 25 (2): 139 148, w w w .chinbullbotany .com .综述. 蕨类植物孢子与种子植物花粉萌发的比较 1 , 2* 1 1 1 戴绍军 , 高晶 , 牟鸿飞 , 宋莹莹 1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哈尔滨150040; 2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 蕨类植物孢子与种子植物花粉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花粉作为种子植物的雄配子体, 通过萌发后极 性生长的花粉管将精细胞送到胚囊完成受精作用。蕨类植物孢子作为配子体的原始细胞, 通过不对称的有丝分裂产生一大一 小两个细胞, 小细胞萌发出极性生长的假根, 大细胞继续分裂发育为原叶体(配子体)。成熟的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都是代谢高 度静止的细胞, 两者的萌发过程不仅都受到各种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 而且在信号转导、极性建立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可能有 着相似的调控机制。本文综述了蕨类植物孢子和种子植物花粉萌发过程的差异和保守性特征。 关键词 蕨类植物孢子, 萌发, 极性生长, 花粉 戴绍军, 高晶, 牟鸿飞, 宋莹莹 (2008). 蕨类植物孢子与种子植物花粉萌发的比较. 植物学通报25 , 139 148 . 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虽然在进化位置上存在差异, 体细胞, 进而继续分裂形成配子体(C ha t t erj ee a nd 但是两者在生活史中都要依次经历孢子体减数分裂产生 Roux , 2000) 。在萌发过程中, 花粉粒和蕨类植物孢子 孢子、孢子发育/ 萌发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的配 都要利用贮存物质快速完成极性生长, 并且此过程中的 子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合子发育为孢子体的世代 信号转导、极性建立以及能量代谢等方面也可能存在 交替过程。在此过程中, 孢子发育为配子体是植物体 着相似的调控机制(戴绍军, 2007 ; Bushart and Roux , 完成有性生殖过程的关键事件。种子植物的雄配子体 2007) 。由于极性生长和发育是多细胞生物, 尤其是不 高度退化为双细胞/ 三细胞的花粉粒, 而蕨类植物可以 能运动的生物(如植物和真菌)有序形成各种形态结构的 独立生活的配子体是通过与花粉粒有着相似结构的孢 重要过程之一, 因此, 近些年来对植物细胞极性生长细 子萌发后发育形成的(B us hart and Roux , 2007) 。虽 胞学特征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问题。随着 然种子植物花粉粒与蕨类植物孢子在生活史中的地位 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 以 并不等同, 但是, 两者都是由厚细胞壁(花粉壁/ 孢子壁) 花粉管顶端生长为模型的细胞极性生长的分子机制逐 包裹的代谢高度静止的细胞, 并且在萌发过程中都快速 渐被揭示(Twell , 2002; Mc Cormic k , 2004 ; Boavida 地转为活跃代谢状态。成熟的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 et al ., 2005 ; K richevs ky et al . , 2007) 。同时, 蕨类 通过附着、水合、极性化、启动萌发和花粉管入侵 植物假根与花粉管极性生长的相似性研究也逐渐开展 生长等过程将精细胞通过极性生长的花粉管送到胚囊 (Bus hart and Roux , 2007) 。分析并比较花粉与蕨类 中完成受精作用(Boavida et al ., 2005; 戴绍军, 2007); 植物孢子萌发过程的分子机制, 对于深入理解细胞极性 而蕨类植物孢子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打破休眠状态启 生长和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保守性特征具有重要意 动萌发, 并首先依靠重力作用建立极性, 完成细胞核的 义。本文综述了蕨类植物孢子和种子植

文档评论(0)

baihua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