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蜀道难》.docVIP

201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蜀道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 …看到这些诗句,我们会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他的句子没有多少格律的束缚,他逸兴翻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二 解题: 1简介文体知识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本诗是乐府旧题的翻新之作,是乐府古诗,以七言为主,杂以其它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乐府诗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 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辞亲远游”,仗剑出蜀,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供奉翰林,因傲岸不阿,遭权贵谗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诗风豪放、雄奇、飘逸。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与此同时,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所谓“以武犯禁”、“不爱其躯”、“羞伐其德”。三者结合,使李白的思想非常复杂,在他的诗文中再三重复着“功成身退”的思想。 《蜀道难》是天宝初年所作,见注释,他到长安会见贺知章时出示了这首诗,博得“谪仙”雅号,可谓成名之作,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是指这首诗而言的。 三 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学生自己自由诵读,标出读不准的字词、读不顺的句子。 听朗读音频,展示多媒体,解决生字词障碍。 ②对照注释第二次诵读解疑,相互讨论质疑,教师巡回答疑,扫除一部分重点字词障碍。 ③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指名尝试分段朗读。要求:口诵文字,心入其境。 练习三。试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并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1.噫吁嚱,危乎/高哉! 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以下可作朗读指导参考,根据学情可不讲或部分指导 A、“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直抒情怀,极言蜀道之难,奠定了诗歌强烈的咏叹基调,统摄全文。“噫吁嚱”是叹词,“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B、“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借传说表现“难”,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C、“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山势高峻,运用了神话、夸张、侧面烘托,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  D、“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四句近似特写,从行人危困写蜀道难。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E、“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悲凉凄清的氛围,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