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李清照词两首》.docVIP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李清照词两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 2、理解所学词的创作的主题内容。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4、学会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学前准备-独立思考】 一、走进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 ,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她早年曾做 ,主张「词,别是一家」。李清照的词可以 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 和 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 」。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二、初读课文,解释词语。 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 将息: 2.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损: 堪: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 了得: 【课堂研读-合作探究】 1、《醉花阴》上阕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2、《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分析其艺术性。 3、《声声慢》的感情体现在“愁”上,文章是怎么来展示这一情感的? 4、词人在《声声慢》中的“愁”与《醉花阴》中的“愁”是否相同? 【当堂检测-跬步千里】 1、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 A.《乐章集》 B.《漱玉词》 C.花间集》 D.《稼轩长短句》 2、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 A.婉约词 B.豪放词 C.抒情词 D.清旷词 3、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 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漱玉体 4、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回答后面的问题。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⑴《声声慢》一词的艺术特色是( ) A.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 B.创造性地运用叠字 C.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D.语言浅近,意境深远 ⑵《声声慢》中的“黄花”具有的意义是( ) A.实写菊花 B.以花自喻 C.寄托身世之感 D.象征自己晚年的孤苦无依 E.抒发盛衰之感 ⑶有人说“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残英满地,这样更能衬托词人的凄清心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 ( ) ( ) A、“寻寻觅觅”是说词人在寻找曾经拥有的欢乐和幸福。 ???????B、词人心情凄惨,借酒浇愁更浓,而急风秋雁又更令她伤心凄楚。 C、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景及情,引人深思。 D、全篇以一“愁”字贯穿,而结句却说“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看来似乎是矛盾的。 ??????? E、综观全词,尽管没有写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与作家通俗自然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