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仪式中的集体记忆——以都江村盘瑶还盘王愿仪式为例.pdf
梁宏章:仪式中的集体记忆●●以都江村盘瑶还盘王愿仪式为倒
仪式中的集体记忆
以都江村盘瑶还盘王愿仪式为例
梁宏章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 南宁,530006)
摘【要lX盘王愿是盘瑶的传统宗教仪式,对瑶人的宗教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拥有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仪
式过程。盘瑶的集体记忆正是通过仪式的展演和对不同情境下仪式的不同表述,得到传承和发展。文章通过广西贺
州市黄洞瑶族 乡都江村的还大愿仪式的考察 。探讨还盘王愿仪式和村落集体之 间的关系。分析瑶 民的集体记忆是如
何从仪式 中体现 出来的.进而探究其背后 的社会和文化涵义。
关『键词1瑶族 ;还盘王愿 ;集体记忆
中图分类号:K89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o8—7354(2014)04—0140—06
瑶族盘王节,又叫还盘王愿、跳盘王,在瑶族社会 中称为 “坐歌堂”、“奏堂”。它是瑶族宗教生活
当中的一件大事 ,是瑶民祭祀盘王 (盘瓠)、拜谢盘王以及庆祝丰收的重要宗教仪式活动 ,也是瑶族
盘王节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晋代干宝 《搜神记》记载有瑶民 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的
现象;④过《山榜》则记载有:“秋冬祭拜盘王,伊一十二子孙”;②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也描写了广西
瑶族 “岁首祭盘瓠”的现象。灌‘个还愿仪式内容复杂纷繁、场面隆重热闹,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既有风俗性,也有宗教性,是瑶族宗教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对瑶人的生存与生活发展产生重
大影响,同时也具有社会以及族群认 同意义。
还愿仪式的举行是盘瑶传统文化习得与传承的方式,是各瑶族支系之间乃至各民族之间相互
区别的符号和开展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当地盘瑶的集体记忆正是通过仪式展演和对不同情境下仪
式的不同表述得到传承和发展 。还愿仪式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那么,当地瑶族是如何
通过还愿仪式体现出集体记忆?瑶民如何通过仪式重构地方文化意识与认同?师公在仪式中扮演
的角色与对重现集体记忆起到怎样的作用?此外 ,宗教仪式与集体记忆 、族群凝聚力之间的关系怎
样?带着这些问题,文章主要以贺州黄洞瑶族乡都江村小千金组的还愿仪式为个案,全面地考察仪
式展演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人们在加深对宗教活动版图构建中所做的努力 以及其背后
所蕴含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 、
一 、 研究现状
(一)集体记忆研究谱 系
集体记~L(collectivememory),又称群体记忆,最早 由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MauriceHalb-
作者简介:梁宏章 (1990一),女,壮族,广西梧州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宗教人类学。
基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 目《中国节 日志)2012年度子课题 《中国节 日志——盘王节》(项 目编号:JRZ2012015)阶段性
研究成 果。 ;
① 广西民族研究所编:《广西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第2辑,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242页。
② 黄钰辑注:评《皇券牒集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82页;盘才力、房先清、李默:乳《源瑶族古籍汇编》,广州:广东
人 民出版社 .1996年 。第 1126页。
③ (清)陆次云:《峒溪纤志》志2,载(清)南清河王氏铸榜:《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8帙,第55页。
wachs)于 1925年提出,他将其定义为 “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 1O5
记忆传承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①其实,有关集体记忆的研究源
自涂尔干。他认为共 同回忆创造 了一种凝聚感 。形成集体意识 .然而哈氏在集体意识的观点的基础
上,完成了有关集体记忆的理论建构。
20世纪80年代 ,理论界开始对集体记忆或社会记忆予以关注,不同学者分别在历史学、社会
学、人类学等学科角度 中运用社会记忆理论研究和解释发生在历史时空或当下情境中的事件 。综
观他们的作品,主要分为两个视角:第一个视角是功能主义视角:第二个视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