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  假  山  记
教学要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可以翻译重点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人才得不到重视和珍惜的不满之情。
3、理解文章借助木假山的形象所寄托的寓意。
4、赏析以小见大、以物喻人、托物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可以翻译重点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人才得不到重视和珍惜的不满之情。
3、理解文章借助木假山的形象所寄托的寓意。
教学难点:
赏析课文以小见大、以物喻人、托物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与归纳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课文: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著有《嘉事祐集》。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称他的文章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推理,引物托喻,侈能使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木假山记》可以说是远能见之近小能使之著的典型。这篇文章从议论始,以议论终,这是宋人以论为记的特点,本文尤其典型。
一、            分析课文:
1、请学生来朗读第一节。教师帮助学生疏通课文中的词语意思。
2、第一节:由木之幸与不幸谈起,联系到写木假山。
讨论:树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许多不幸都遭遇到哪些幸与不幸?
明确:1)不幸-----或蘖而殇,或拱而夭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相比之下,
2)幸运---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而成为了木假山,被好事者取去,得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远离险恶的环境。
3)最大的不幸-----不被人们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了木柴,那又是最幸者之中的不幸者了。这样的不幸者,相比在生长过程中就遭遇不幸的树木,其不幸程度更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却不被人们发现赏识。
讨论:何可胜数一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意味?
作者借借树木的不幸遭遇来表达对人才不被社会发现重视的一种不满之情。
讨论:在文章中,作者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用意?
作者借树木成长和演变为木假山的艰难漫长的过程,隐喻人生的曲折和坎坷;借木假山的幸与不幸隐喻人才的怀才不遇。
3、第二段,面对自己家里所藏的木假山,作者以为它是极其幸运的。
讨论:在作者家里的木假山它的遭遇怎么样?它的幸运在作者看来是什么原因?
明确:蘖而不殇拱而不天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为人所材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
自己特别赏识这木假山,联想到社会现实,作者只能归结为数了,也只能看作是一种命运的安排了。
4、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家中那座木假山的感与敬。 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一句,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由爱而感而敬的情感变化。作者爱这木假山不是因为它具有山的外形,不是外在美妙的形态,而是其内在的隐藏着的精神。那座木假山的中峰,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二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挺立的神态,绝然没有丝毫逢迎依附的意思。这段描写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形象逼真,形态生动。写中峰魁岸踞肆,魁岸,形容山峰高大,踞肆则是拟人手法;写旁边两峰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刻峭,形容山峰的形态,庄栗…凛乎不可犯,就是拟人笔法,至于决无阿附意则是明显的拟人化笔法了,作者仿佛将这座木假山搬到了读者的眼前,难怪曾巩称赞苏洵的文章远能见之近。同时,对这座木假山姿态的描写,意味深长,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做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原来行文至此,作者将做人的道理寓含在对三座山峰的描写之中了,这怎不令人击节三叹呢。从一件小小的摆设之中得出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这大概就是曾巩称赞的小能使之著的理由吧。文章最后的感慨自然生发,增添了文章具有一唱三叹的情致。
5、总结全文: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述与议论高度结合,使文章变得厚重,耐人寻味。文章先借助树木生长之难、发现木假山之难,形象地比喻了人才成长之艰难,含蓄地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不满。然后借对家中木假山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做人应该具有的品德和气节。全文笔力雄健,感慨深沉,颇耐玩味。
三、拓展与思考:
1.比较第一、二两段文字的异同,说说为什么第二段很多内容在第一段已经写过却没有重复之感。
第一段围绕幸与不幸,叙述木的生长过程和由木到木山的演变过程。第二段写予家有三峰的木假山,正是经历了上述演变过程,经受了多种磨难,成为苏家的珍爱物。这一段内容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反复,但不是简单重复,字句有所改变、更换或节略,产生一种回环的美感。
2.作者对木假山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说说作者所爱所感所敬的分别是什么。
爱字表现作者对木假山的喜爱,是爱木假山本身;所感的是由木假山联想到做人;所敬的是从木假山身上所看到的值得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南省获嘉县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
 - 河南省获嘉县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0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doc
 - 河南省获嘉县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1廉颇蔺相如列传.doc
 - 河南省获嘉县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2苏武传.doc
 - 河南省获嘉县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doc
 - 河南省获嘉县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doc
 - 河南省获嘉县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逻辑和语文学习.doc
 - 河南省获嘉县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确立自信学习反驳.doc
 - 河南省获嘉县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doc
 - 河南省获嘉县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走近文学大师.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案:《女歌手》.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案:《朋党论》.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案:《葡萄月令》.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案:《日喻》.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案:《森林与河流》.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案:《煽风点火》.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案:《上枢密韩太尉书》.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案:《送董邵南序》.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案:《送考》.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教案:《送李愿归盘谷序》.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