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三、四句写祠堂内的所见所闻,用“自”、“空”道出了祠堂的满目荒凉和寂寞,抒发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深深情怀。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一)枝开。 齐己《早梅》 试分析下列诗句中加线的词和括号中的词的表达效果。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拜会。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 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面描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 诗歌贵在含蓄,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意象语言 情感语言 象征语言 诗歌语言内容类别: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相争,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以梅自喻,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格。 诸如此类还有:松、竹、梅、菊花、桃花、鸟 意象语言: 情感语言: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象征性语言: 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象征意义。主要是说理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 强调立身高洁之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关注动词 关注名词 关注修饰语 关注特殊词 怎样分析诗歌语言: 一、关注动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红杏枝头春意闹。 云破月来花弄影。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 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绿本是形容词,在这里已经形容词动词化了。一个绿字道出了新春的来临作者醉景的心情。 分析下面诗句中的动词的作用: 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 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2、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惜别 思念 失意 叹惜 二、关注名词: 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一些意象名词理解作者的感情或思想。 意 象 情 感 杨柳 圆月 落叶 流水 请指出表格中的意象所代指的情感。 三、关注修饰语 (定、状、补)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四、关注特殊词 (叠词、颜色词、拟声词等) 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3、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突出所征丁壮之多。 鉴赏诗歌可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推荐】2012高考语文冲刺仿真卷12.doc
- 【推荐】2012高考语文冲刺仿真卷13.doc
- 【推荐】2012届高考语文模拟卷1.doc
- 【推荐】2012届高考语文模拟卷2.doc
- 【推荐】2012届高考语文模拟卷3.doc
- 【推荐】2012届高考语文模拟卷4.doc
- 【推荐】2012届高考语文模拟卷5.doc
- 【推荐】2012届高考语文模拟卷6.doc
- 【推荐】2012届高考语文模拟卷7.doc
- 【推荐】2012届高考语文模拟卷8.doc
- 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 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ppt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6.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7.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8.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9.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10.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11.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12.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1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