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察传知识点
(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基本观点;章法结构;论证方法;文化知识积累,如杂家等;背诵)
一、词类活用: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犯错误。
2、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 使动用法,使…正,使…和。
3、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使动用法,使…安定。
二、一词多义:
人之与狗则远矣。 助词,取独。
之 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代词,闻言。
天地之精。 助词,的。
子夏之晋。 动词,到。
数传而白为黑。 连词,表顺承。
而 闻而审。 连词,相当于“如果”。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连词,表并列。
辞多类非而是。 连词,表转折。
三、 古今异义:
1、有读史记者。 古义:记载历史的书。 今义:专指司马迁编写而成的一部史书。
2、晋师三豕涉河。古义: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四、 特殊句式:
1、判断句:①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②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③非也,是已亥也。
④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
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
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
非得一人于井中。
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4、省略句: 常(派)一人居(于)外。
故国霸(于)诸侯。
以(之)为所闻,则得之矣。
考试题型
一、语言基础
字音字形(目标1、2题)
词语填空(课外,复习课件中的技巧)
成语(目标中先看选3,再看选2)
病句(课外,复习课件、50题,有答案)
文学常识(目标和复习卷子,重点是大作家,尤其是国外的。)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6.实词(课下注解)
7.虚词(笔记和目标)
8.省略句和翻译(目标和课堂笔记)
9.人物性格判断、句子理解(听课内容)
10.文意理解(听课内容)
文言文课内考题备考范围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五蠹》
《察传》
《非攻》
《陈情表》
《阿房宫赋》
《滕王阁序》
《兰亭集序》
11.默写
《陈情表》《阿房宫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庖丁解牛》《齐桓晋文之事》
12.断句(课外,复习断句课件“七找”)
13.古诗词鉴赏(注重答题技巧,关注知识点)
14.小说阅读(看试卷,做题,不然即便读懂了也不能得分。)
15.作文(注重深度,开头结尾结构要有准备,关注辩证性和关系型话题。)
《察传》chá chuán
解释
《吕氏春秋》篇名。“察传”即明察传闻之意。文中认为传闻中的事物往往有似是而非之处,应加以审察、深思和验证,否则将铸成大错,甚至导致国亡身死。文章多用寓言故事为论据,生动有趣。
原文:
夫传言不可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译文:
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第四部分作文(考场罗盘针)5.ppt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第四部分作文(考场罗盘针)6.ppt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第四部分作文(考场罗盘针)7.ppt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第四部分作文(考场罗盘针)8.ppt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第四部分作文(考场罗盘针)9.ppt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第四部分作文(考场罗盘针)10.ppt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考场罗盘针)1.ppt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考场罗盘针)2.ppt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考场罗盘针)3.ppt
-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考场罗盘针)4.ppt
- 高考重击2012语文:八篇重点文言文急训六《齐桓晋文之事》.doc
- 高考重击2012语文:八篇重点文言文急训七《滕王阁序》.doc
- 高考重击2012语文:八篇重点文言文急训三《陈情表》.doc
- 高考重击2012语文:八篇重点文言文急训四《兰亭集序》.doc
- 高考重击2012语文:八篇重点文言文急训五《庖丁解牛》.doc
- 高考重击2012语文:八篇重点文言文急训一《阿房宫赋》.doc
- 广东省2012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六)语文试题.doc
- 广东省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十一附录2高考语文18文言虚词用法例释.doc
- 广东省茂名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doc
- 河北省2012年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考试语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