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教学
平和一中 叶文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方面的最大变化是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界限,设计了随堂实验56个,安排了29个活动与探究,同时列出了10个学生在家里容易完成的家庭小实验。通过三方面实验教学,特别是活动与探究,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可以说再多的实验对化学的学习都不为过。下面谈谈本人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教材中对比实验的教学。教材中为了说明问题,设计了许多对比实验(即控制变量的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含空白实验),学生容易从直观的现象获得感性认识,从而理性得出结论。挖掘教材这部分内容有案例A:探究CO2与H2O反应产生H2C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是CO2或H2O使之变红。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由①、②石蕊不变红,说明CO2或H2O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也排除Cl—的可能);由③石蕊变红,说明是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①②③均为对比实验);由④石蕊试液变红,对比③说明确实产生了酸,即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这样设计与教材纸花变色相吻合,学生对该难点迎刃而解,效果很好。
案例B: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可这样设计:
由①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对比说明燃烧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温度)有关。由②热水中白磷不燃烧,对比说明燃烧还与O2有关。由③通入O2后,白磷燃烧(水中发出火光),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使温度达到着火点和O2同时俱备。这样的对比实验并不难做,只需准备一个烧杯,做完①后,只要再加入小粒白磷,最后通入O2即可(由双氧水制备较方便)。上述即控制变量的教学:图①控制可燃物;图②控制O2;图③同时俱备,从而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
教材中有关对比方法的教学还有:①铁生锈条件对比;②溶解度概念四要素对比;③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比;④铜生锈条件对比等。
教学中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可在总复习时运用对比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如:CuSO4溶液显蓝色,其中含有Cu2+、SO42—、H2O,哪种粒子显蓝色呢?可通过水,稀硫酸均无色作对比,得出是Cu2+显蓝色;NaOH溶液和稀HCl中和反应无现象,如何证实它们确实发生反应呢?可通过对比实验说明: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NaOH溶液,第一支加入CuSO4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做为对比,第二支先加入足量稀HCl,再加入CuSO4溶液,没有出现蓝色沉淀,说明NaOH确实与稀HCl发生了反应。或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稀HCl,第一支加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作为对比,第二支试管中先加入足量NaOH溶液,再加入Na2CO溶液,无气泡产生,说明稀HCl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另外,在进行H2、O2、CO2制备复习时,可以从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检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列表对比;讲授碱、盐性质时,抓住酸的五点性质进行对比。对比方法的充分运用对于学生突破难点,掌握化学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拓展教材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科学探究做为新课标的一级主题提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掘教材所设计的实验,展开这些素材,需要教师的引导。我在教学和复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从以下几个角度作了全面梳理:
A、点燃前: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组成并嗅味,用小刀切一小块(说明硬度小)投入水中,浮于水面(说明密度小于水)。
B、点燃时:1、观察到烛芯燃烧,几秒后逐渐变暗,同时烛芯周围石蜡熔化,随后又亮起来(说明石蜡熔点低于着火点);2、观察火焰:发光发热,火焰上部较亮黄,烛芯周围较暗红。用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火焰中,1秒后取出,有两处出现黑斑(图a)(说明外焰温度最高);3、取一个新的蒸发皿靠近火焰上方,片刻变黑,手触摸,有滑腻感,说明黑色颗粒是炭黑(说明蜡烛中含C元素,也说明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4、燃烧后产生什么物质呢?取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几秒后看到内壁有水雾,说明产生了H2O(气),(推理说明蜡烛含H元素)。另取一个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看到内壁出现白色的物质,说明产生CO2(推理说明蜡烛含C元素);5、将一个短颈三角漏斗罩在外焰正上方,用一燃着木条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焰熄灭(图b),说明产生的CO2不支持燃烧;将正罩火焰的三角漏斗倾斜45度,并靠近焰心,再将燃着的木条靠近漏斗截口处,产生黄色火焰(图c),这是由于所含的蜡烛蒸气引出而被点燃(黄色因玻璃成份所致)。
6、在燃着的蜡烛烛芯周围分别放入约0.5g味精、白糖、食盐,有何变化?教学时取4支蜡烛试验:第一支正常点燃,第二支放味精,第三支放白糖,第四支放食盐,一段时间后发现烛芯周围的味精、白糖烧焦变黑,特别是味精火势较暗,易吹灭。而加食盐的蜡烛最稳定,不易吹灭,且附着食盐后,不易“流泪”,并且与第一支相比较,燃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式版)D-L∕T 1100.2-2013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2部分:基于局域网的精确时间同步.docx VIP
- 标准图集-03SG610-1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pdf VIP
-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高教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最新版课件.pptx VIP
- 22G815 建筑结构抗浮锚杆.pdf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疏浚工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docx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模板(算法产品提交复审材料之一).pdf VIP
-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时间标准(补充版).doc VIP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件(全册).pptx VIP
- 22G815 建筑结构抗浮锚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