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恢复性司法在我国适用问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恢复性司法是20世纪70年代在北美诞生的、与传统的报复性司法截然相 反的司法理念及相应制度。恢复性司法通过中立的第三方促进被害人、犯罪人 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并达成相应赔偿协议,以使被害人因犯罪受到的精神及身 体、财产损失得到补偿,也使犯罪人真心认罪悔罪,使犯罪社区恢复原有秩序。 恢复性司法旨在通过被害人、犯罪人和社区三方的共同努力重塑一个和谐的社 会,寻求尽可能利用这三方的积极和自愿参与的方式,恢复受犯罪影响的所有 当事方的~切权益。与报复性司法相比,其具有恢复性、参与性、社会性、合 意性、灵活性、前瞻性等特征和优点,因此迅速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恢复性司 法所具有的处理犯罪问题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对于我国的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 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近十年来,在理论上,恢复性司法在我国受到专家学者 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其在我国是否适用,大家各执一词,有的认为现阶段其不 适用于我国,有的则认为恢复性司法具有先进性,对我国现行的司法体系具有 借鉴作用。在实践上,我国各地司法机构也在我国法律框架内做了各种包含恢 复性司法理念的有益尝试,包括社区矫正、刑事和解等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正 面社会效果。 在理论上,本文运用实证主义方法、历史以及比较的方法,从刑法学、刑 事诉讼法学、犯罪学等角度对恢复性司法的起源、概念、特征、方式等做了详 尽的论述,详细分析了恢复性司法的理论以及与传统报复性司法的区别或者说 优越性,据此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做了具 体的程序设计。本文对恢复性司法的研究,从理论上对恢复性司法做了一个相 对全面的论述;从实践角度说,通过理论分析,笔者试图为我国恢复性司法的 具体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具体程序设计方案。 从目前各国对恢复性司法的研究现状来看,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 德国、英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的南非等国家的对这一领域研 E.Barnett)在1977年发表了 究较早、较深入。其中美国学者巴尼特(Randy New of 一篇题目为《赔偿:刑事司法中一种新范式》(Restitution:AParadigm Criminal Justice)的文章被认为是恢复性司法运动的理论起点。还有可以看 Ⅱ 摘要 作是恢复性司法运动宣言的是美国的霍华德·泽赫(HowardZehr)教授的《转 换视角》(《CHANGINGLENSES》)一书。另外,理论上影响较大,学者引用率较 Zehr)教授于1985年撰写的《报 高的著作有,美国的霍华德·泽赫(Howard Restorative 应性司法,恢复性司法》(Retributive justice),英 justice, F.Marshall)于1999年发表的《恢复性司法概要》 国学者托尼F.马歇尔(Tony (RestorativeAn:Over Justice review),以及美国学者丹尼尔·w·凡奈思 W.Van (DanielNess)于2005年撰写的《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 (RestorativeinaGlobal Justice Perspective)等等。在我国,学者对恢 复性司法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西方晚了约三十年,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这 一新制度一走进中国学者们的视野,就马上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经查询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截至200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椐库》以恢复性司法为题 门成立了恢复性司法研究中心,对恢复性司法进行专项研究,并定期出版《恢 复性司法论坛》。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