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
导论…………………………………………………………………………………………………………1
第一章:“上帝之死与形而上学的没落……………………………………13
第一节:黑格尔之前的启蒙思想……………………………………………………15
第二节:黑格尔与观念论时代的终结………………………………………………22
第三节:青年黑格尔派运动…………………………………………………………31
第二章:施蒂纳形而上学批判的理论终局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41
第一节:施蒂纳形而上学批判的理论终局…………………………………………41
第二节:马克思的哲学革命…………………………………………………………49
第三章: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历史观…………………………………。58
第一节:“唯一者”的逻辑前史:“人”的历史……………………………………59
第二节:从“人”的历史到“我”的历史的过渡:对三种自由主义形式的批判.65
第三节:“我”的历史………一……………………………………………………。71
第四章:马克思对施蒂纳历史观的批判(一)……………………………..83
第一节:施蒂纳的历史观是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拙劣模仿……………………….84
第二节:施蒂纳的历史观仍然是宗教观……………………………………………89
第三节:施蒂纳的历史观是对历史的抽象虚构……………………………………95
第五章:马克思对施蒂纳历史观的批判(二)…………………………….105
第一节:如何理解社会现实…………………………………………………………106
第二节:如何理解“现实的个人”…………………………………………………110
第三节:个人与社会是一种包含着分裂的统一……………………………………118
结束语…………………………………………………………………………。125
参考文献………………………………………………………………………。127
后记……………………………………………………………………………………………………131
中文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特别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史的研究当中,与对
费尔巴哈的高度评价,即认为费尔巴哈最后影响了马克思不同,施蒂纳以及马克
思对他的批判长期以来一直被理论界所忽视。本文试图证明的是,对于马克思的
早期思想发展来说,这种忽视——甚至有时是无视——是一种理论的缺失和思想
的不完善,梳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发展脉络,并不是可以简单地用一条“黑格尔
——费尔巴哈——马克思”的直线就能够概括全面的,在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之间,
施蒂纳将会不可避免地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一点通过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决
定性批判——这一批判戳穿了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的形而上学虚妄性——就可
以很清晰地看出来,尽管对于这一批判的意义我们不能过分的高估,因为施蒂纳
本人并没有从中发展出某种具有革命性的理论,而是带着全部的“骑士梦想”退
回到了形而上学的囹圄之中,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批判必定是触动了马克思
的神经的。施蒂纳虽然没有给马克思提供什么正面的积极影响,但是单从否定性
的功绩来看,这种影响必定是存在的:施蒂纳以批判形而上学始却最终无情的陷
入形而上学之中的理论宿命,对于马克思从理论的态度中完全摆脱出来并进入实
践的立场之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训;施蒂纳关于历史的全部虚构、他的历史
观理论上超历史的思辨抽象性,对于马克思认清唯心史观的抽象本质,对于马克
思思考意识的起源以及生活和意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于马克思将历史牢牢地置
放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发;不惟如此,更重要的是,施蒂
纳的历史观实践中的利己主义表达了市民社会的神话,代表了现代社会和现代人
的总原则,它在市民阶层和工人阶级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和巨大的迷惑性,它对共
产主义来说构成了一种严重的挑战,并且只要现代社会的总原则——利己主义一
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挑战就将会持续在场,施蒂纳的利己主义思想将会像
“幽灵”一样一直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从而肃清这一历史观,不仅有助于清扫马
克思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同时也对于反思现代社会的诸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