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吃穿用度(dù) 度(dù)其位次 敕(chì)造
B.间(jiàn)或一轮 豆绿宫绦(tāo) 盥(ɡuàn)手
C.人烟阜(fù)盛 懵(měnɡ)懂顽童 炮(pào)烙
D.鼻腻(nì)鹅脂 咀(zǔ)嚼赏鉴 悚(sù)然
【答案】 B(A.度其位次:duó;C.炮:páo;D.咀:jǔ,悚:sǒnɡ。)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削肩细腰 瘦削不堪 冰雪削融
B.文彩精华 丰富多彩 没精打彩
C.放诞无礼 衔玉而诞 垂诞三尺
D.标致人物 纨袴膏粱 联绵不断
【答案】 D(A.冰雪削融—消;B.没精打彩—采;C.垂诞三尺—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一点上,深入地学下去和做下去,心猿意马,才会有所成就。色诺芬说得好:大黄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头牛。
B.我不相信考试,但既然身在这个制度中,就得跟着规则玩。这就是生活,很多时候不因为你喜欢或那是对的,而是山不转水转,只好跟着游戏规则走,并做到最好。
C.为力求传文的准确、公允,她最初选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初稿杀青后,她不满意,决定大幅度推倒重来,除用第三人称叙事外,辅以第一人称的感触。
D.这条城际高速铁路的建设难度较大,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才能做好沿途占用土地和搬迁住宅的工作。
【答案】 C(“杀青”古人写书,先在竹简的青皮上起草,以便于涂改,改定后再削去青皮,写在竹白上,叫做杀青。现借指著作完稿。A.心猿意马: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当用“心无旁骛”;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B.“山不转水转”: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观。不合语境,应换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某个部门或圈子里,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不能率性而为的。D.求田问舍,谋求购置田地房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2008年6月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销售、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B.“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它的目的是要推翻封建专制,提倡科学民主的西方文化。
C.有专家认为,网络是民意表达的窗口,但只要是匿名的,就会有情绪化的言论,必然导致侵犯、攻击,网络语言暴力必须引起重视。
D.今年1月19日,日本铁路公司在东京八重洲北口试验成功“发电地板”,这种神奇的地板能将乘客走路时产生的能量转换成绿色能源。
【答案】 D(A.语序不当,应为“生产、销售、使用”;B.成分残缺,可在“推翻封建专制”后加“统治”;C.不合逻辑,“只要……就……必然”措辞绝对化,可改为“……但因为是匿名的,往往会有情绪化的言论,很容易导致侵犯、攻击……”。)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点。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康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