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1.4.3《赤赋壁》《苏轼及其他》(资料整理)喜欢苏东坡(节选)同步素材(苏教版必修一).docVIP

高一语文:1.4.3《赤赋壁》《苏轼及其他》(资料整理)喜欢苏东坡(节选)同步素材(苏教版必修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3《《苏轼及其他》(资料整理)喜欢苏东坡(节选)一、豪放派:宋词中的一个流派,以苏、辛为代表。其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有很强的思想性,风格豪迈奔放。有的词也有清新质朴的特点。 二、苏轼的词风 ????在苏以前,柳词曾风靡一时,“天下咏之”,这在士大夫文人看来,尤其是对正统文学的一种挑战,因而是不能容忍的。所以,虽然同样是写作“曲子词”,然而晏殊却要罢黜柳永,但是柳词之势却未减退(“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那么关键的问题在于——能否在创作实践方面拿出过硬的成果(即一种新的成果或一种新的词风),来抵制和冲淡柳永“俗词”的影响。在这方面,晏殊那种虽高雅却仍“香艳”的词作和词风就显得无能为力——拿“妇人语”(蒲传正评晏殊之语)去对抗“女儿词”,岂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故而,苏词就得另去开拓新的题材疆域,建树新的词风词品,才能真正“除旧布新”,连东坡自己都说他欲“自成一家”的词风词品是冲着“柳七风味”来的。而如何才能“自成一家”呢?归根到底,那就得将他的深厚的士大夫文人的人格和修养,将他的“自家面目”(包括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融注到词中。 ????故,苏词苏诗,都一样映照出他作为士大夫文人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浸润着他作为士大夫文人的气质修养、禀性风度,是一种活泼泼、全方位的新词。比之传统的(风花雪月的)“艳词”“开放”或“开拓”;比之柳永的(言情)“俗词”却严肃或正经。因而,可以说,只有到了苏词,词品才和人品基本对上了号;只有到了苏词,才真正回归到社会生活的“娘家”中去;也只有到了苏词,才真正找寻回在艳词、俗词中失落已久的士大夫文人的灵魂。 三、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21岁中进士后获主考官欧阳修的高度赏识,顺利走上仕途。但因年轻气锐,又因其世界观和政治观中保守部分明显和王安石推行新法的观念发生矛盾,后主动调离京师,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约十年。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后旧党执政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此时早党尽废新法,而苏认为司马光旧党之为过激而受贬。待哲宗亲政,新党上台,旧党人士又遭更大打击,苏轼被当作打击的主要对象之一,一贬再贬,英州——惠州——直到荒远的儋州(海南),时已六十余岁。最后微宗即位,为缓和新旧党人的矛盾,下令敕免旧党流人,苏始得北返,却途中病死在常州。 四、苏轼的三个妻子: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逝。34岁的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