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研究.pptVIP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贸093 荣金硕 0907215017 篇 名: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作 者:周珊珊 来源 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刊发日期 :2011年7月6日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特征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 调整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 1 2 3 自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较大的顺差。尤其是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的“双顺差”(双顺差,就是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顺差)占总顺差比例一直很大。这是我国国际收支最显著的特征。其实自2000年起,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就逐年扩大,2007年达到4453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年均增长53%。2008年上半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大顺差,但增长势头有所缓和。这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特征 2005-2008年上半年国际收支顺差结构 单位:亿美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常项目所占的顺差比重非常大,而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货物贸易顺差比较大。在2006年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增长62%,而服务贸易逆差88亿美元,下降6%。在2007年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顺差分别为3154亿美元和1214亿美元,对外汇储备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68%和26%。在2008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随着国内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我国出口增长放缓,进口上升较快,对外贸易顺差由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转为有所下降。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6700亿美元,进口537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和31%;顺差1325亿美元,下降2%。 项目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上半年 国际收支总顺差 2238 2599 4453 2636 经常项目差额 1608 2532 3713 1917 占总顺差比例 72% 97% 83% 73%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 630 67 735 719 占总顺差比例 28% 3% 17% 27%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 一、 主观成因 二、 客观成因 1.储蓄率过高 2.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倾向 3.效果甚微的汇率政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中国,主要动机就是寻求获利机会。首先,进行直接投资可实现内部化从而节约交易费用。我国外贸市场的高额交易费用和存在的较高的贸易壁垒促使大量的跨国公司放弃国际贸易的形式而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体化策略。其次,我国廉价的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和土地等,巨大的市场潜在容量,再加上我国政府为吸引外资给予外资的一系列超国民待遇,更加吸引外商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我国各地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强及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投资; 在国际生产链中,中国更多处于加工环节, 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廉价的生产要素吸引了众多外国厂商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再将制成品返销母国, 使得中国出口增长迅速并带来了贸易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的持续顺差。 一、 客观成因 根据国民收入理论, 按支出法计算的 Y=C+I+G+(X-M) 按收入法计算的 Y=C+S+T+Kr 其中, Y 为国民生产总值, C 为消费, I为投资, G 为政府消费, (X-M) 为净出口, S为储蓄, T为政府税收, Kr为对国外的无偿转移。 将两式整理便可得到 (X-M) =[S+(T-G)+Kr]-I 公式等号右边S为居民储蓄, (T-G) 为政府储蓄, Kr可以看作是国外居民的储蓄, 则[S+(T-G)+Kr]即为总储蓄。 可见总储蓄大于投资必然有 (X-M) 0, 即经常项目顺差。 1.储蓄率过高 需求不旺盛 投资低迷 出口产品价值低 经济 中国的储蓄率一直高于投资率。高储蓄的结果是一国必须通过实物输出或资本输出的方式将自己剩余的资源借给别国使用。消费(C)、 投资(I)、 出口(X)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过度的储蓄挤占了消费, 使得中国消费需求并不旺盛。 在这种情况下, 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集中于出口, 反而使经济陷入一种非常不利的循环模式中: 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必须保持出口较高的增长态势, 而技术上又存在着约束, 经济增长只能依赖于劳动密集性产品在国际市场继续保持低廉的价格, 这就意味着中国劳动力收入将维持在较低水平,收入预期降低, 从而又进一步限制了消费水平, 最终内需难以启动, 所以高储蓄使得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保持了顺差。 高储蓄率对于资本金融项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储蓄投资转换率低下。 从居民角度分析,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渠道不多, 加之固有的投资风险, 居民预防性储蓄难以减少。 从企业角度分析, 我国金融机构通常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