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散见于《劳动法》、《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最高人民
法院的司法解释,这方面的立法不但距现今时间较长且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使
劳动争议案件在实际处理方面遇到较多理论和操作方面的障碍。本文以劳动争议
解决为中心,系统分析了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指出仲裁部
门和法院加强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衔接途径,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
度的具体构想,论文共分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现行劳动争议方面的立法对劳动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
接,劳动仲裁申请时效与诉讼时效的关系等问题均没有规定,经常发生劳动者投
诉无门,仲裁部门和法院之间相互推诿,实践中各自为政等现象,导致劳动者权
益难以得到切实维护,以此提出本文的写作意旨。
第二部分: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本部分首先对劳动争议的概念和劳动
争议的具体内容予以阐释,然后分析我国“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框架
及立法本义,进而指出仲裁前置程序的设黄给仲裁程序、诉讼程序造成的不利影
响。
第三部分:世界范围内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比较。本部分总结分析了世界范围
内的五种争议调解模式,并着重介绍了港台地区调解制度的特点,用以说明调解
制度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又分析了国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国外
仲裁制度主要分为自愿性仲裁和强制性仲裁两类,并以此为例,介绍了其劳动仲
裁的三种具体形式。通过对国外调解、仲裁制度的研究,归纳出世界范围内劳动
争议解决模式的价值取向,即“经济性”、“快捷性”、“方便性”,从而提出我国
诉前强制仲裁制度不符合解决劳动争议程序设置的国际惯例。
第四部分;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缺陷。本部分研究分析了我国劳动争议
处理体制中仲裁时效制度的不合理性、诉前强制仲裁制度的弊端、仲裁与诉讼的
冲突表现形式、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进行审查的不合法性、仲裁与诉讼的脱节等
五大问题,使我们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
第五部分:构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机制。结合司法实践,本部
分,笔者提出了做好仲裁与诉讼八个方面的衔接点,即:原被告主体地位的衔接,
个体经济组织作为仲裁主体与诉讼主体的衔接,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的衔接,仲
裁反诉与诉讼反诉程序的衔接,仲裁申请时效制度与诉讼时效制度的衔接及如何
处理诉讼中增加诉讼请求、仲裁不予受理的争动争议的司法救济、未经仲裁直接
进入诉讼三种情况的处理,此八种情形基本函盖了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实践中遇到
的困难和问题。
第六部分: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设想。针对上述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中存在的弊端,从长远着眼,本文提出以下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具体构
想:首先,借鉴外国经验,重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其次,改革诉前强制仲裁制
度,确立“只裁不审”模式,按两裁终局要求,改革现行仲裁体制;最后,在“只
裁不审”体制下,修改现《仲裁法》,赋予社会仲裁(自愿仲裁)机构解决劳动
争议的职能。
第七部分:结语。总结本文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司法实践价值,提出本文研究
的未尽之处和点滴感想。
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诉讼衔接
Abstract
seesto“Labor
Our labor law,
countrydispute disperses
processingsystem
the Courts
‘‘Labor Ruleand Peoples judicial
disputeProcessing Supreme
be
not is fromthe timet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