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教案:《词三首二》.docVIP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教案:《词三首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 词三首(二)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六州歌头》写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当时,宋孝宗赵眘继承王位后,任用张浚北伐,准备收复失地。但因北伐军内部矛盾重重,将帅不和,结果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被金兵打败。于是,主和派的气焰便又嚣张起来,他们不顾张浚等爱国将领的激烈反对,遣使与金国统治者密切来往,准备缔结屈辱投降的和约。这时候,作者张孝祥正在建康留守任上,他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词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的上片从眼前的大好河山,追念到曾经活跃在这里的两个历史英雄人物:孙权和刘裕。词人歌颂和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实际上是感叹“时无英雄”,是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和苟且偷安的谴责,也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下片借谴责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故事,借廉颇不被重用的故事,抒发词人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笳(jiā)    垒(lěi)    樽(zūn) 膺(yīng) 旌(jīng)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文学常识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苏轼文明白畅达,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2.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作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 辛词以豪放悲壮为主,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深远,著有《稼轩词》(一名《稼轩长短句》)。 3.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先生,南宋历阳乌江人(今和县人),为唐诗人张籍之后代。宋绍兴十一年(1141)金兀术进犯和州,十岁的张孝祥随父张祁渡江避难,居住芜湖升仙桥西。史家称他,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捷于文思,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能诗善词,尤工乐府,而且精于书法。十六岁领乡书,二十三岁举进士第一。乾道五年(1169)三月,张孝祥任显谟阁直学士时请祠侍亲,结束官宦生涯,七八月间病故于芜湖,时年三十八岁。有《于湖词》传世。   四、名篇名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剖析:此句气象开阔,辽远雄伟,写出了江水的汪洋恣肆。它不仅写出了长江奔腾的磅礡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也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淘尽”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到一起。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使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风流”,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这几句突出萧索、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婉、舒缓,词人慨叹眼前之景象,表达了他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时局的担忧。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剖析:对于韩侂胄这次北伐的主张,辛弃疾是赞成的,但他认为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关键是要用人得力。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