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省亲诗的忠孝观念.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省亲诗的忠孝观念.pdf

第30卷第 1期 Vo1.30NO.1 2010年 1月 Jan.2010 唐代省亲诗的忠孝观念 张 彦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省亲是归家探望父母的礼俗 。唐前省亲诗仅表达 了个人 思归的家园情结。唐代省亲 诗则反映 了唐代官员、士子、僧人等社会群体的省亲现象,及这些省亲群体的忠孝观念 :官员省亲 诗表现 了唐代官员 “忠大于孝”、“孝大于忠”或 “忠孝两全”的不同伦理观念;士人省亲诗体现 了 科举士子扬名显亲的至孝观念;僧人省亲诗蕴含 了中晚唐僧人、士大夫 “孝能通禅”的思想。 关键词:唐代;省亲诗 ;忠;孝 中图分类号 :1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6320(2010)01—0070—05 省亲 ,主要指归家探望父母 ,有时也指拜觐其 映周代文化的 《诗经》中。如最早记载 “归宁”礼 他尊亲,又称作 “归省”、“归宁”、“觐省”、“拜觐 ” 俗的 《周南 ·葛覃》… “: 等。早在周代就有出嫁女子回家看望父母 的 “归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黄鸟于 宁”礼仪,更广泛的省亲礼俗 自汉代开始兴起 ,汉 飞,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 代重视人伦亲情的培养,称颂孝子的养亲、省亲、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 丁忧、省墓等行孝行为;统治者在 “以孝治天下” 凄,为烯为络,服之无歉 。 的政策下 ,倡导 “以孝事亲”、“以忠事君 ”、“移孝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 于忠”的伦理道德。汉代以来,儒家孝文化影响 衣 。害浣害否 ,归宁父母 。 下的省亲,不但是个人行孝的家庭伦理行为,更是 这首诗写已婚女子归宁父母前的迫切之情 , 稳定国家政治秩序 的社会伦理行为。到了唐代 , 女子在夫家采葛制衣 ,躬俭节用 ,浣濯衣服,尊敬 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使得唐人社会活动的地域范 师傅。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是说女子 因劳作 中 围大大拓展 ,在外为官者与父母相隔,血脉相系的 生起的思念而向师傅告假归宁,《毛传》日:“父母 思念或父母生病的消息常常驱使他们不得不暂时 在 ,则有时归宁耳。”[2] 因血缘亲情 的相系和 放下缠身公务 ,归省侍亲;那些从全国汇集到两京 生命 的归属感才有 了归宁父母 的礼俗 ,而在周代 参加科举考试的唐代士子,都满怀着登第致仕 、荣 父子同居和家族 累世 同居的主要生活方式 ,决定 耀省亲的希望;甚至世俗礼仪约束之外的僧人也 了省亲主体还主要限于已婚妇女,归宁是她们孝 回世俗家庭归省父母。唐人饮酒饯别 、赋诗作文 敬在世父母的唯一途径 ,但是路途遥远、礼仪限制 送别省亲者 ,留下诸多省亲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等原因使她们大多很难实现省亲夙愿,常常思归 和传播媒介 ,省亲诗对唐代省亲现象的记录,及唐 不得。 《诗经》中的 《邶风 ·泉水》和 《卫风 ·竹 人忠孝观念、家国理想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竿》也反 映 了周代卫 国女子归 宁难得 的苦 闷 彰显 了唐代 的孝文化。因此 ,本文拟探讨唐代省 心情 。 亲诗所表现的唐人忠孝观念这一为学界所忽视的 唐代以前 ,真正意义上的省亲诗很少 ,缘于省 问题①

文档评论(0)

4ftg82g6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