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鸡西矿区瓦斯地质特征及瓦斯防治的研究
庞贵智
(鸡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针对鸡西矿区的地质地形进行简述,分析了各地区的瓦斯赋存情况,对高沼气采煤工作面进行瓦斯分析,掌握了鸡西矿区井下工作面的瓦斯的来源。在煤层透气系数低,瓦斯涌出量大,根据煤层顶板的变化规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消除了瓦斯经常超限问题,保证了安全生产,近几年煤炭产量在稳步的增产。实践证明瓦斯抽放是解决瓦斯超限,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瓦斯地质 瓦斯抽采 综合治理 鸡西矿区
1 矿区概况
鸡西煤田开采于1906年,至今已有103年的开采历史,1948年7月建局,2001年8月改制为鸡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成立龙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鸡西分公司。鸡西矿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跨鸡西、林口、穆棱、鸡东、密山等市县。其地理坐标在东经130015、-131045、、北纬44040、-45030、之间矿区东西走向135km,南北宽25km,矿区煤田面积3375km2,现在已经开发728km2。现有15对矿井,14对生产矿井,1个建设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1562万t。
鸡西矿区全部开采薄及中厚煤层,开采煤层厚度大多在0.8-2.2m,顶板多为复合顶板,开采深度一般在600-1000m,全公司现有高瓦斯矿井13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对(滴道矿立井)。全局采煤工作面38个,掘进工作面152个,其中瓦斯高突采煤工作面22个,高突掘进工作面38个。
2008年公司瓦斯鉴定矿井绝对涌出量为615.41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最大为27.69m3/min,采煤工作面最大绝对涌出量为46.6m3/min,掘进工作面最大绝对涌出量为5.2m3/min。瓦斯灾害严重。所有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矿井涌水量大,矿井涌水量最大4500m3/h。鸡西矿区是水、瓦斯、顶板灾害并存的矿区,安全生产条件比较困难。
2、地质特性
2.1、地层
鸡西出露的地层有太古麻山群,中生界下白垩统,以新生界和第四系沉积,按区域地层层序有老至新简述如下:
2.1.1、太古界麻山群:麻山群主要分配在鸡西煤田的西北边缘和南北条带中间隆起区。为本区最老的基底地层。主要有巨厚的海陆交互沉积地层,经区域变质及混合岩系,其注意岩性由片麻岩、片岩、石墨片岩、大理岩、白云岩、白粒岩等组成,本地层内石墨和磷灰石、矽线石等矿物具有工业价值,地层总厚1530米。
2.2、下白垩统鸡西群
2.2.1、滴道组:标准发育地在滴道暖泉以北和正阳北山两地东西逐渐变薄和尖灭,本组主要由砾岩、砂岩、凝灰质砂岩、碳质泥岩夹薄煤层和变山质熔岩,凝灰岩组成。其底部为花岗质砾岩,与下伏麻山群地层不整合接触。厚度100-300米。
2.2.2、城子河组:城子河组在鸡西南北带普遍发育,北部条带西起麻山东至黒台均有沉积,其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如麻山只有150米,城子河最大厚度达700米。本组岩性主要有底砾岩、中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碳泥岩和化层组成。以区别于滴道组和上部的穆棱组。从岩相上看,构成数个较完整的沉积韵律,含化性较强滴道组和穆棱组,本组与下伏滴道组假整合。
2.2.3、穆棱组:穆棱组分布范围大体与城子河组一致。岩性以灰绿色,灰色组碎屑为主,北部条带滴道至青龙山煤层发育较好。本组底部在麻山一带发育,有底砾岩,向东至滴道的相变为粗砂岩,至城子河已不复存在。
2.3、下白垩统桦山群
本群底层在鸡西煤田的南北条带普遍发育,其标准地点在梨树南猴石沟和麻山,北桦山一带,另外老道沟及本勘探区西部清沟山一带,也甚发育本群组分两组。
2.3.1东山组:本组岩性变化较大,在猴石沟和桦南山一带主要为砾岩,成分为花岗岩及石英质岩石,砾径一般为2-10厘米,但在清沟山和老道沟一带,为中性火山碎屑岩类,间夹宁灰岩、砂岩、泥岩等。厚50-100米,与下伏穆棱组呈假整合。
2.3.2、猴石沟组:本组岩性主要以碎屑为主,上中段注意为中细砂岩,夹泥岩。下段则以细砂岩,砾岩,砂岩为主,其特点是本组多为绿色和赤褐色岩石,另外本组地层构成的地貌,多呈较高的山地。本组总厚度400-1500米,与下伏东山组整合接触
2.4、第三系地层
第三系地层,分布于南北条带的第三纪玄武岩地之下,又以不整合覆于桦山群和既系群之上。在东麻山和凤山一带,注意以胶结松散的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厚度小于30米,但在南部条带东边缘,鸡东县平阳镇一带,厚度最大近千米,夹有多层褐煤,构成煤系地层的盖层。富含阔叶植物化石。
2.5、第四系冲积层
第四冲积层广泛分布在穆棱河及其支流两岸,构成冲击平原,最宽可达5000米。主要为河床、河漫滩相,冲击物为砂砾,卵石层,上部有0-0.5米的腐殖土,厚度一般在4-10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