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大苗超高产强化栽培密肥运筹研究.pdf

水稻中、大苗超高产强化栽培密肥运筹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摘 要 以水稻中、大苗为研究对象,从育秧技术,栽培密度和肥料运筹等方面入手, 对水稻个体与群体建成的动态变化规律,库、源、流特征以及产量形成特性进行 研究,结果表明: 1.秧苗素质除受育秧方式影响外,播种量或寄插规格对其影响也较大。育 秧方式以两段育秧优于旱育秧优于地膜育秧,但由于旱育秧苗发根分蘖潜力大, 整体素质优,且操作方便,省工省地,所以本试验确立的育秧方式为旱育秧。秧 苗素质随播种量减少或寄插规格增大而提高。在三种育秧方式下,中苗的优选技 术分别是:旱育秧和地膜育秧播种量为20 cm; g/m2,两段育秧寄插规格为4.5x4.5 大苗的优选技术分别是:旱育秧和地膜育秧播种量为10g/m2,两段育秧寄插规 cm。 格为6.3x6.3 2.在强化栽培条件下,通过密度的调整可以使不同移栽秧龄的水稻获得高 30 产。当移栽中苗,规格为30xcm或40×40cm时,可获得较强的个体和合理 的群体结构,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LAI、上3叶衰减百分率、 SPAD值和伤流量等指标综合效应较大,产量均极显著高于50×50cm的处理, cm, 此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中苗的移栽规格确定为30×30cm或40×40 产量分别为9920 635 30 kg/hm2和9 cm时, kg/hm2。当移栽大苗,规格为30x 可获得较强的个体和合理的群体结构,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 X40 LAI、上3叶衰减百分率、SPAD值和伤流量等指标综合效应优于40cm和 50X50cm的处理,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此二者,因此,大苗的移栽规格确定 为30X30cm,产量为9151 kg/hm2。 3.肥料的施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等 来影响水稻产量。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总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产量和上3叶占 总叶面积的百分率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多而升高,上3叶衰减百分率则与之相反。 产量和有效穗随底肥比例减小和蘖肥比例增大而下降,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结 实率却与之相反。底肥比例过大,分蘖发生早,最高分蘖和无效分蘖多,SPAD 值和伤流强度小,早衰现象严重。当底肥:蘖肥=7;3时最有利于形成有效分蘖, 干物质积累总量大,但后期稳不住,亦难形成高产。按底肥:蘖肥:穗肥=5:3: 2运筹能形成较高产量,但仍不如以底肥:蘖肥:穗肥:粒IlE=5.3:l:l运筹 方式的产量理想,因为施穗粒肥比只施穗肥更有利于提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 结实率。因此,本试验最好的肥料运筹方式是底肥:蘖肥:穗肥:粒JJE=5.3:1: 1,产量可达10094 kg/hm2。 关键词:水稻:中、大苗:三角形强化栽培:秧苗素质;密度;肥料运筹 2 Abstract:Withthemediumand ofriceas the material,from bigseedlings aspects rule of treatmentsandfertilizer o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