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著名脑科学家张香桐先生.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00 生理学报 Acta Physiologica Sinica, April 25, 2008, 60 (2): 300-302 怀念著名脑科学家张香桐先生 徐科 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 200031 2007 年11 月4 日,张香桐先生在自己的寓所里安静地与世长辞了,为其传奇般艰苦奋斗的科学人生 画上了句号。当从电话中得知先生逝世的噩耗时,我并未感到十分意外,只是觉得先生走得稍仓促了一 点,因为他的诞辰是11 月27 日,再有23 天先生就满百岁了。事实上,大概在一年多前的一天,我到 办公室去看望先生时,他突然将收藏的两本中文生理学书籍交给我,要我用来继续考察我国生理学名词的 演变。他在其后几周里的谈话中又说,他想回河北老家去住住。那时我就有了一点不详的预感。据我从 旁观察,在先生辞去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所长一职之后,就集中精力完成了自己按计划要做的几件 事。历经多年的努力而完成之后,先生就好像在悄悄地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准备了。这也许是这位脑科学 家在体验脑功能的老化过程! 先生首先将1936 至1997 年间所撰写的科学论著整理出来,分成五卷,于1997 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 分院图书馆印制了约40 套五卷本的《张香桐科学论文集》,分发给多位学生和同事。在第一卷中编入了 部分未发表文稿,其中包括多幅先生在抗战逃难途中绘制的动物脑组织结构图。图的清晰与精美定会令读 者叹为观止。在资料整理好之后,先生又专心一意地撰写了《脑研究的崎岖道路》一书,于1995 年出 版。除此之外,于1993 年先生还出版了一本译著:《英译朱子家训》。此书的翻译实出偶然。他的一 位孙女在国外留学时,为怀念家中的爷爷,便将先生用毛笔书写的一幅“朱子家训”挂在墙上。先生 在美访问时遭遇车祸,在孙女处养病中,在受着病痛折磨的情况下,仰望着那幅“朱子家训”,便在 病床上开始了逐字逐句的翻译工作。书中的文字数量不多,但要译出被英语国家的读者欣赏的文字,就 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了,因为译文既要押韵,又要对仗。故译者必须对中、英两种文字都有极为深厚 的功底。这两部作品是先生为后人留下的珍贵的科学和文化遗产。在《脑研究的崎岖道路》一书中, 先生以流畅而清晰的文笔记述了自己在脑研究中的经历、治学方法和取得的经验与体会。《朱子家训》 的翻译虽属偶然,但也有必然的一面。在先生和我的谈话中多次涉及此书内容。他认为该书是先贤总结 出来的宝贵的修身养性的教材。此书的翻译出版应是先生为对外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先生的生活似乎稍轻松了一些,但每天仍到办公室来,看看资料,撰写科普 文章。当有人求他为即将出版的专著撰写推荐前言或题词等,先生都给以鼓励并认真地去做。由我们研 究组从国产蝮蛇毒纯化的“蝮蛇突触前毒素”的英文名agkistrodotoxin 和在对虾神经上发现的“窗形结” 的英文名fenestration node 便是在先生指导下确定下来的。在谈论我们这两方面的工作时,先生认为工作 较有系统,便督促我撰写有关专著。为了鼓励我早日动笔,在2004 年还正式写了一则题词交给我。但 很遗憾,在先生有生之日我未能完成先生的期望。 还是在上世纪50 年代初,我在列宁格勒大学旁听神经生理专业课时听到Chang HT (张香桐)这个名字。 有几位教授在授课中曾评论过先生关于顶端树突、两类突触、光强化和支配肌肉神经纤维分类等项工作, 从而使我对这位尚未谋面的中国学者产生了敬佩之情。来到生理研究所工作后,我又听到了关于先生在新 中国成立之初,历经曲折与磨难,想方设法回到祖国的事迹。先生对发展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决心和行 动,着实令人震撼!在后来与先生的接触中,又得知这位世界著名学者在求学的路上曾经历了令人难以逾 越的重重磨难。他是以百折不挠的努力,逐一克服,而终于从家乡小学读到北京大学毕业。在工作中先 生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从事自然科学的求索之路,矢志以自己扎实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和精湛的神经电生理 学技术去攀登脑科学的高峰。但在我和这位穷苦出身的前辈学者多年的接触中,从未听他谈及有关“积 钱”和“走仕途”的事。这甚至使我不解。只是有一次先生曾感叹地说过:美国曾有调查,认为在 徐科:怀念著名脑科学家张香桐先生 301 中国的回国留学生中坚持研究自

文档评论(0)

考试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