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及评价研究
摘 要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到知识经济时代,而遵循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是知识经济
时代的基本特征。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
决定性力量。制造业作为一国的经济基础,必须转变传统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
和扩张实现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进而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管理创新的
集约型发展方式,从而促使制造业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转移向技术密集型。而实现这
一转变的基础就是推行创新。鉴于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中的核心地
位,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就成为我国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制造业技术创新
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演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愈发重要,其演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以及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与合作能力。因此,系
统研究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演化及评价问题就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主
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对制造业的内涵、
分类及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中国制造业2001.2009年的各项创新资源投入、科技
成果、经济效益的相关指标数据,对其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现状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最
后,通过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为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分析及演化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构建制造业
技术创新系统,分析其内涵、结构及功能,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对制
造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演化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界定其内涵;分析其自组织和他组织演化
机理;阐述其演化的内外部动力。最后,从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脆性熵的视角来判定系
统演化的方向,包含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脆性的界定;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脆性熵;制
造业技术创新系统脆性和系统演化的关系分析。
第三部分为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的二象性特征分析。首先为基础理论分析,对系
统学二象论及二象对偶论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其次,对
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在阐述了其演化的基本特征后,重点阐
述了其演化的二象特征。然后,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水平的表征进行分析,指出
技术创新能力是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状态水平的表征,而技术创新效率是制造业技
术创新系统演化过程水平的度量。最后,阐述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状态和演化过
程的关系。
第四部分为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评价研究。该部分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系
统进行如下实证分析:(1)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状态水平的评价研究。根据指向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原则,采用逐层细分的方法构建了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
系统演化状态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定权法评价模型对中国29个制造
业行业技术创新系统2001.2008年的演化状态水平进行综合评价。(2)中国制造业技术
创新系统演化过程水平的评价研究。本文将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分解为前后相续的两个子
阶段(技术开发阶段与经济转化阶段),在考虑子阶段之间关联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构
及各子阶段的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两个子阶段间的关联系数,以此来评
价各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子阶段问的关联有效性程度。(3)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协
调发展的测度与评价。运用固定效用模型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状态和演化过程的
关联性进行分析,证实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二象”协调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通
过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29个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系统2001.2008年的协调演
化状况进行测度与评价。
第五部分为基于系统演化状态和演化过程共趋视角的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发展
对策。基于第四部分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符合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自身需求及发展
规律的发展对策;具体包含提升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状态水平的对策、提升中
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过程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评价;二象系统;协调发展
Abstract
theeraof economy,
ofworld ha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