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 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 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 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 症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症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治疗日为≤60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因格林巴利综合症、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病、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 中医症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
(七) 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 神经系统检查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 治疗方案
1、 针灸治疗
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风热袭络证: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调经络。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3、电针:适用于面肌萎软瘫痪者,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输出强度为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时间为30分钟。
4、灸法:使用于风寒袭络证者,选用太阳、下关、地仓、颊车、巨髎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温针灸、热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20分钟。
5、拔罐:使用于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选取患侧的太阳、下关、地仓、颊车、巨髎等面部穴位,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1秒钟,不断反复,持续5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一次,疗程以病情而定。
6、中药外敷:一号面瘫散治宜祛风散寒,通络和营。方选荆芥,白芷,防风,苏叶等。
二号面瘫散治宜宣散风热,通络和营。方选桑枝、忍冬藤、赤芍、荆芥等。
三号面瘫散治宜祛风化痰,通调经络。方选半夏、南星、防风、川芎等。
四号面瘫散治宜益气养血,调血通络。方选黄芪、桂枝、当归、川芎等。
诸药混合粉碎成面,温水调和成糊状,清白纱布包敷于患侧,再配合TDP熨疗。
7、穴位注射: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B12或甲钴氨。
8、中成药寒证用红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热证用清开灵注液射或丹参注射液静脉用药。
(九) 出院标准
1、 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2、 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
3、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4、 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
(十)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推出本路径。
2、 因患者及其家属愿意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面瘫病(特发性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TCD编码:BNV120、ICD-10编码:G51.802)
患者姓名:________性别:___年龄:____门诊号:________住院号:________发病时间:____年__月__日__时___分 住院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出院日期:____年__月__日
标准住院日≤60天 实际住院日:____天
时
间
____年__月__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