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水库外来侵种暹罗副双边鱼(Parambassis.docVIP

日月潭水库外来侵种暹罗副双边鱼(Parambassis.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月潭水庫外來入侵種暹羅副雙邊魚(Parambassis siamensis)攝食生態之研究 Feeding Ecology of Invasive Species Glass Fish(Parambassis siamensis) in Sun Moon Lake * Chih-Houng Chen and Shih-Rong Kuo* 國立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 嘉義市學府路300號 Department of Aquatic Biosciences,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Chiayi, Taiwan *通訊作者 * Corresponding author 摘 要 本研究自2005年6月起,每月至南投縣日月潭水庫以四角網進行暹羅副雙邊魚(Parambassis siamensis)採集,並依季節、性別及體長大小不同(50、50-59、60-69及≧70 mm聚類分析(CLUSTER)、非介量多度空間尺度分析 (MDS)、相似度百分率(SIMPER)及單項相似度分析(one-way ANOSIM) Abstract From June 2005 to May 2007, the square-shaped fishing net was applied to sample glass fishes()in50、50-59、60-69及≧70 mmParambassis siamensis, feeding habits, Sun Moon Lake 緒 言 日月潭為台灣中部地區最重要的水庫,該水庫是以發電、公共給水及休閒觀光為主,並為台灣水力發電的重鎮,在台灣經濟發展上有重要的地位,亦為當地居民捕捉帶動當地的漁業發展,立南投縣日月潭區漁會。日月潭水庫在往年漁獲中,奇力魚 (Hemiculter leucisculus)為主要經濟魚種,漁獲量90%以上,近年來由於外來物種暹羅副雙邊魚 (Parambassis siamensis) (俗稱玻璃魚) 入侵,逐漸取代魚種,根據賴2005年調查顯示,日月潭中,奇力魚的數量越來越少,顯示暹羅副雙邊魚已經成為日月潭主要捕獲魚種,不但破壞原本生態體系,造成漁民經濟上重大損失。Marchetti et al. 2004;Clavero and García-Berthou 2005, 2006)。特別是淡水生態系及淡水魚類多樣性受到外來種的影響至為明顯(Pimentel et al. 2000;Pimentel et al. 2005),不但在生態系統上造成危害,在自然資源及經濟上也會造成很大的損失(Rincón et al. 2002;Moyle et al. 2003)。外來入侵魚種會導致本土魚種減少有以下幾種原因:(1)外來種魚類掠食原生種魚類(Caiola and de Sostoa 2005);(2)食物及棲地的競爭(Clavero and García-Berthou 2005);(3)相近魚種的雜交,威脅到基因的完整性(Chen et al. 2007);(4)棲息地的改變(Pinto et al. 2005);及(5)病源體及寄生蟲的傳播(Leberg and Vrijenhoek 1994),以上原因皆可能造成原生魚種的滅絕。 暹羅副雙邊魚原產於泰國湄公河流域中下游,屬於熱帶地區魚類,在分類上屬鱸形目(Perciformes)、雙邊魚科(Ambassidae)、副雙邊魚屬(Parambassis)(Roberts 1995)。其型態特徵方面,背鰭通常具有7-8根硬鰭(spines)與7-11根軟鰭條(soft rays);臀鰭具有3根硬鰭與7-11根軟鰭條;腹鰭具有1根硬鰭與5根軟鰭條;脊椎由24-25節脊椎骨組成,其最大體長可達6㎝以上魚體呈現半透明狀經由魚體背部注射螢光劑由於其價格便宜,也常為宗教團體的放生物種。具有很強的繁殖與攝食能力因此可能造成河川與水庫魚類組成上的改變。目前已成功入侵台灣水域並成為日月潭水庫中的優勢魚種,進而影響到水庫中經濟魚種的生存。 Taylor et al. 1996);非洲的維多利亞湖(Victoria)擁有200多種的原生種麗魚類(Cichlidae),但在引進尼羅河鱸魚(Lates niloticus)之後使得原生種麗魚大量的消失,不但造成生態的破壞也造成經濟上的損失(John et al. 2003);依比利半島(Iberian Peninsula)由於黑鮰(Ameiurus melas)的入侵造成當地魚類生態的改變(Leunda et al. 2008)及小盾鱧(Channa micropeltes)入侵曾文水庫使得當地經濟魚種減少造成當地漁民經濟上的損失(賴 200

文档评论(0)

zhangkuan14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