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表)短果枝棉密度试验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短果枝棉不同种植密度研究 王治斌 杨伯祥 (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 621002) 摘要:通过对短果枝棉60617不同种植密度的研究结果表明, 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单株铃数、单铃重、经济系数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密度对衣分和纤维品质无明显影响。鉴于短果枝棉单株生产力较低,只有在密植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短果枝 棉花 密度 棉花的株型育种一直受到广大育种家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短果枝棉叶层间隙大,漏光多,下层叶片截取光强大,有利于扩大进行有效光合作用的实际叶面积,它们生产单位籽棉产量需要的氮、磷、钾量较低,利用效率高,经济产量系数大,在密植条件下显得更突出。60617是我所育成的短果枝陆地棉新品系。多年研究表明,该品系具有田间通风透光好,光能利用率高,结铃性强,衣分高,纤维品质好,抗枯萎病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短果枝棉新品系。为进一步摸索其适宜的密度,特设此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供试品种为短果枝棉60617(Ⅰ式果枝),由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选育。 1.2试验设5个不同的密度处理:(1)、4.5万株·hm-2,(2)、6.75万株·hm-2,(3)、9万株?????hm-2,(4)、11.25万株·hm-2,(5)、13.5万株·hm-2。行长6.67m,行距75cm,4行区,小区面积20m2。设四次重复,一、二重复用于调查、计产,三、四重复用于取样。从5月28日开始,每14天取样一次,每次取样10株,取样时均连根拔起,清洗、烘干至恒重后测定干物质重量。 试验设在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试验地为砂壤土,有机质1.427%,速效N 77.67ppm,速效P 125.88ppm,速效K 30.08ppm,,4月6日播种,试验地管理同一般大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处理植株性状与干物质积累比较 2.1.1单株干物质积累 短果枝棉60617果节间距小,叶片小且折叠好,植株透光性强,在盛蕾前植株个体发育差异不明显(表1),说明在盛蕾前植株个体发育不受密度的影响。在盛蕾以后,个体发育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变弱、干物质积累随之减少,在开花以后这种差异逐渐加大,植株间阴蔽重、蕾铃少且脱落多是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少的重要原因。在整个生育期Ⅰ、Ⅱ处理个体发育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无明显差异,说明短果枝棉60617短果枝棉单株生产力较低,只有在密植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增产潜力,其适宜密度应在6.75万株·hm-2以上。 表1 各处理不同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比较 (g.株-1 ) 处理﹨日 期 528 6/11 6/25 7/9 7/23 8/6 8/20 9/3 4.5万株.hm-2 4.25 7.24 9.22 38.22 42.07 69.44 104.6 110.81 6.75万株.hm-2 4.73 7.33 9.11 37.15 42.62 68.24 102.71 109.27 9.0万株.hm-2 4.64 7.68 8.59 28.23 32.51 52.97 80.26 85.54 11.2万株.hm-2 4.53 7.42 8.47 24.09 29.66 38.44 67.93 74.25 13.5万株.hm-2 3.98 7.43 8.05 22.17 28.97 32.56 56.8 61.28 2.1.2群体干物质积累 表2 各处理不同时期群体干物质积累比较(Kg.hm-2) 处理﹨日 期 528 6/11 6/25 7/9 7/23 8/6 8/20 9/3 4.5万株.hm-2 191 326 415 1720 1893 3125 4707 4986 6.75万株.hm-2 319 495 615 2508 2877 4606 6933 7376 9.0万株.hm-2 418 691 773 2541 2926 4767 7223 7699 11.2万株.hm-2 510 835 953 2710 3337 4325 7642 8353 13.5万株.hm-2 537 1003 1087 2993 3911 4396 7668 8273 群体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处理Ⅴ比处理Ⅲ、Ⅳ均低(表3),可能由于植株间相互阴蔽导致有效光合面积减少和后期早衰造成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给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密度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补偿,所以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密度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随密度增加而减少(表2)。这与前人的研究稍不一致①,也可能由于未考虑到蕾铃脱落、整枝、以及取样后群体自身的调节作用而造成试验误差。 2.2 不同密度处理产量比较 表3 不同处理性状表现 处 理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