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留侯论》4课件 语文版.pptVIP

语文:高三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留侯论》4课件 语文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高三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留侯论》4课件 语文版.ppt

忍小忿而就大谋 ——苏轼《留侯论》赏析 作家和作品 苏轼 《留后论》 张良 苏 轼 苏轼(1037-1101) 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立言立功倜傥才子, 亦儒亦佛文坛悍将”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留侯论》是苏轼(24岁)于嘉祐六年(1061)应制时所上的《进论》之一,后被编入《古文观止》。 张良 张良(?—公元前186),字子房。原为韩人,其祖父、父亲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等五世之相。韩为秦灭后,张良不惜以全部家财寻求刺客行刺秦王,为韩报仇。后寻得一力士,借秦始皇东游之际,与力士以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在博浪沙阻击始皇,误中副车。后隐姓埋名,被迫流浪于下邳,传说其在这期间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楚汉之争时,张良辅佐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汉朝建立后,张良被封于留(今江苏省徐州),世称“留侯”。 主旨和结构 一字立骨 层层深入 对比衬托 另辟新意 一字立骨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忍 中国“忍文化”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告子下》 “诚无悔,怒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元代吴亮编辑的《忍经》 “大忍”的背后往往是“远大的志向” 。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层层深入 张良的“忍”字历程 寻人刺秦——不忍 圯上受书——学忍 辅汉建功——用忍 对比衬托 对比—— “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 衬托—— 郑伯肉袒牵羊 勾践臣妾于吴 项刘楚汉之争 另辟新意 黄石公究竟要传授给张良什么? 仅仅是一部《黄石公三略》吗? 北宋的《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 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 《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折张良“少年刚锐之气, 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一字立骨 层层深入 对比衬托 另辟新意 通观全文: 观点新颖、鞭辟入里 手法灵活、汪洋恣肆 多角度多侧面突出中心论点—— 只有忍小忿才能成就大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辅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