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漫 谈 ——兼论宜城发展的样本启示 导 言 “县”等同于“悬” 郡县治,天下安 富国必须富县 一、进一步认识县域经济特征 一、进一步认识县域经济特征 (一)县域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二)县域经济是特色化、多样化经济 (三)县域经济是民营化经济 (四)县域经济是城乡一体化经济 (一)县域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一)县域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二)县域经济是特色化、多样化经济 宜兴市充分利用其浓厚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出了五项品牌——“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教授之乡”,凸现了城市的特色,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使宜兴整个经济社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 (二)县域经济是特色化、多样化经济 全国百强县之一的海宁,是著名的中国皮革之都和重要的家纺、经编产销基地。海宁县以皮革为支柱产业,家纺、经编为优势产业,化工、电子为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五大特色行业,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三)县域经济是民营化经济 县是我国行政区划中的中观层次,是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部。 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借助行政资源和权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营造加快经济发展的氛围和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跳出行政框框,实行县域经济民营化。 (四)县域经济是城乡一体化经济 县作为连接城乡的结合部,集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于一身,是城乡统筹的基点,也是城乡统筹的落脚点;是城乡统筹最直接的操作平台,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 发展县域经济,要改变传统思维,打破城乡壁垒,将农村的资源、城市的消费和支柱产业、农民就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城乡协调、良性循环的区域经济。 (四)县域经济是城乡一体化经济 (四)县域经济是城乡一体化经济 江阴明确提出“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全速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科教文卫事业一体化 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集镇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1190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190.5亿元 。 二、如何发展宜城县域经济 (一)要全面了解宜城,明确奋斗方向 1、宜城名片 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殉国地 国际铁人三项赛举办地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一)要全面了解宜城,明确奋斗方向 2、宜城荣誉 全国文化先进市 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 全国科普示范市 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 省级卫生城市 省级文明城市 全省双拥模范城 全国较早的吨粮田、双百棉市 (一)要全面了解宜城,明确奋斗方向 3、宜城的优势和劣势 三个相对优势 农业基础比较好 文化底蕴比较深厚 交通比较便利 三个明显不足 一是自然资源不足 二是工业基础太差,竞争力不足 三是开放不足 (一)要全面了解宜城,明确奋斗方向 4、宜城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思路和目标 发展战略 环境立市 工业强市 三产活市 产业方向 农业突出工业化 工业突出新型化 三产突出人文化 奋斗目标 十年目标 打造绿色楚都,构建和谐宜城。 五年目标 力争“十一五”期末,综合实力跨入全省20强,人均主要指标和干部收入水平进入襄樊最前列。成为全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最佳信用县市和平安县市。 当年目标是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分别增长12%和9%以上。 (一)要全面了解宜城,明确奋斗方向 5、宜城目前的经济状况 目前我们与全省二十强比,2007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50.9亿元,仅有20强平均水平的一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3亿元,只有20强平均水平的6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只有20强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二)要认清发展形势,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 机遇一: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中部转移的机遇 机遇二:沿海产业加快向湖北转移的机遇 机遇三: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带来的机遇 机遇四:宜城自身发展带来的机遇 宜城自身发展带来的机遇 其一,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 其二,招商引资的效果越来越好 其三,老企业扩产越来越多,扩产规模越来越大 其四,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效果越来越好 其五,干部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三)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突破性发展宜城经济 首先,要搞好五个对接,搭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 其次,要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其三,要把推动全民创业作为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首先,要搞好五个对接,搭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 一是观念对接 二是环境对接 三是机制对接 四是干部对接 五是城乡对接 观念对接 第一,开放创造资源的观念 第二,市场创造财富的观念 第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