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 汉 语(上) 第四节 声调 要点及要求 1、掌握调值、调类的概念,弄清两者的关 系。 2、掌握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及其特点。 3、了解古今调类的演变规律。 4、了解普通话和自己的方言调类的对应规律 和主要差异。 一、声调的基本概念 学习声调,首先有两个基本概念要弄清,这就是调值,调类。即声调包含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一)调值 调值指一个音节声音高低升降长短曲直的变化形式。通俗地说,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如“dà”(大)这个音节读下降调,“xué”(学)这个音节读中升调,这类“下降”“中升”等就是声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调值。调值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音高(参见教材第77-78页)。调值有调值的表示方法,这就是“五度音高法”。一般把声调的音高分为五度(如图一)。每个音节的音高从头到尾有一过程,用5度 数字标记出某音节音高的始末过程,就表示出了该音 节的调值。如:“红”在北京话里的调值是从中到高, 就用“35”表示,“红”在重庆话的调值是从半低到低, 就用21来表示。(如图一、二、三) (二)调类 调类是指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音节 归纳在一起建立的类。某个音节在某种方言里能念出 多少不同的调值,这种方言就有多少个调类。如:“qi”“这个音节在北京话能念出四种调值(qi55 、qi35、 qi214 、qi51),因而北京话就有四个调类。“qi”在重庆江津话里能念出五种调值(qi55、 qi21、 Qi42、 qi21 qi33 )因而重庆江津话就有五个调类。调类需要有名称来称呼。现代汉语方言调类不尽相同,但其名称一般都是古汉语中“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些旧名称的沿用或改造。沿用古调名,既便于各方言了解其古今调类演变规律,又便于汉语各方言调类异同的比较。 二、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有四种调值,故有四个调类。四个调类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四声”。四声的调值依次是55、35、214、51。这四个调值的特点分别为:平、升、曲、降。如: 高歌?āo?ē(高平调) 传奇chuánqí(中升调) 美满měimǎn(降升的曲调) 纪念jìniàn(全降调) 下面是普通话四声读音示范(下面几句话表示读这几个声调的感受): ā ī ō ē ?ǖ ? á í ó é ǘ ǎ ǐ ǒ ě ǚ à ì ò è ǜ 阴平(55) 平且长,不升也不降 ; 阳平(35) 往上扬,没听清楚状; 上声(214) 转个弯,降后猛往上; 去声(51) 往下降,懂得人所讲。ǖ 三、声调辨正 声调辩正要求弄清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把注 意力放在“异”上,以普通话声调为标准,纠正方言的 异音,即进行声调“正音”。把各方言同普通话相比 较,声调差异大致表现在四方面;一是调类相同而调 值不同,二是古入声字的今归类不同,三是个别调类 的分合不同,四是部分舒声字所属调类不同。因 此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声调要注意改读调值,识 别入声,分合个别调类。 (一)改读调值 各方言区的调类都是从古四声发展演变来的, 相互有着整齐的对应关系。学习声调,要明确自己 方言与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以方便学习,少走 弯路。例如:除河北滦县以外,古平声在七大方言 区的各个地方话里都分化演变为阴平,阳平两个调 类,天与平两字在这些地方话里归类都相同,不同 的只是调值,因此方言区的人学习声调,对这种调 类相同调值不同的字只需改读调值即可。如“平”在 普通话里是中升(35)调,而在重庆话里却是低降(21) 调。重庆人学习声调时,把“平”的21调值改读为35调 值就是普通话语音了。改读调值的关键是学会普通话 四声调值的读法。要在调值训练上下功夫。 (二)识别古入声字,记住它的普通话声调 “入声”是古代汉语四声(平上去入)中的一个调 类。这个调类包含的字称为古入声字或入声字, 入声 调类发展到今天,其调值在各方面里情况有所不同。 在一些方面里,入声调值继续同其他调值对立,自成 一类,如南京话,长沙话等,这叫“ 入声保留”。在 另一些方言里, 入声调值却完全消失,这叫“ 入声消 失”。入声消失的地区,入声字所归调类不尽相同。 例如在北京话里,入声字散归到了阴平,阳平,上 声,去声四个调类里,而在汉口,成都,重庆等地, 入声字却只归到阳平一个调类中(见84页附录)。了 解入声在自己方言中所归调类对于正确掌握普通话声 调有着重要意义。例如,“热烈”两字是古入声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