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参考 训诂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衰落时期——元、明两代的训诂 元明两代(公元1279——1644年),是训诂学的衰落期。这一时期,程、朱理学继续统治学术思想界,人们视训诂为玩物丧志,严重妨碍了训诂学的发展。当时虽然出现了一些训诂学著作,但多数墨守成训,浅陋空疏,成就不大。 第六节 复兴时期——清代的训诂 清朝(公元1644——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国封建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训诂学正是在这个时期进入了复兴阶段。 一、复兴的原因 1、统治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鼓励他们尊孔读经 训诂学在清代复兴,首先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不开。清朝建立后,继承了明代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他们先用“满城杀尽,然后封刀”的血腥屠杀,镇压汉族人民的武装反抗,又屡兴文字狱,对付汉族的思想反抗。 后来他们总结了元朝失败的教训,采取一系列的怀柔、羁縻、欺骗政策,尤其注意拉拢汉族知识分子。康熙时期,开博学鸿词科,罗致名士,为其效劳。康、乾两朝,就是利用知识分子,大修类书,编成很多大型书籍。《四库全书》79000多卷,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图书总集。 2、爱国知识分子为了经世致用,重视文字、音韵、训诂 清初,另有一批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们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首,喊着抗清复明的口号,有的甚至公开举兵起义,但都遭到失败。迫于政治上的高压,他们转而采取经世致用的口号,或隐藏起来,著书立说,或四处奔走,与清朝统治者合作,把希望寄托在新的统治者身上。 这些知识分子,把改善社会理想与维护汉学传统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这种风气尤为兴盛。这些知识分子,一方面从事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又大力研究哲学和社会科学,尤其侧重于六经和史书的研究,形成了经史学派。顾、黄、王就是经史学派的代表。而要研究经史,就要研究小学,清代训诂的复兴,这也是原因之一。 3、有近2000年的文字、音韵、训诂成果可以继承 清代训诂的复兴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清代音韵学家很多,而且成就突出,这也就促进了训诂学、文字学的研究。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钱大昕、陈澧、俞樾等人,正是把古音学研究成果应用于训诂学的研究,才使训诂学开了新生面,使它在清代得到了复兴。 二、复兴的表现 1、注释书大量涌现   清代为群书所作的注疏不可胜数,比较著名的有惠栋的《周易述》、阎若遽的《古文尚书疏证》、陈奂的《毛诗传疏》、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孙诒让的《周礼正义》、王先谦的《庄子集解》、《荀子集解》、《汉书补注》等等。 2、训诂专著超越前代 清代的训诂专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超越了前代,而且体式完备。这类著作中,有注释前代训诂专著、寓作于述的,如邵晋涵的《尔雅正义》、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戴震的《方言疏证》;也有依照《尔雅》体制编撰,看似模仿实乃创造的,如吴玉榗的《别雅》、洪亮吉的《比雅》、朱骏声的《说雅》等等;有考订群书,成一家之言的,如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俞樾的《群经平议》、《诸子平议》等;有仿效《说文》编字典的,如《康熙字典》。 3、《说文》研究得到空前发展 从《说文解字》问世,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出现,期间经历了将近1700年。虽然《说文》受到历代语言文字学者的重视,但是能够深入钻研、融会贯通其书、阐发其条例者,实在没几人。所以段注一出,便受到当时语言文字学者的称赞。 当然,清代精通《说文》者不只段玉裁一人。还有桂馥、王筠、朱骏声三大家(合称“《说文》四大家”)。其实当时的《说文》专家至少有几十个,可以说《说文》学盛极一时。 4、语法研究前进一大步 语法问题常常孕育于汉唐注疏中。到了清代,语法专著逐渐多起来。其中较早的有袁仁林的《虚词说》、刘淇的《助字说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等。西学东渐以后,马建忠著《马氏文通》,引进西洋语法学。于是汉语语法才摆脱了训诂,而蔚成大国 。 顾炎武与乾嘉学派的兴起 清初的学术直接受到晚明复古学派的影响,他们以“复古”为旗号,提倡汉学,主张经世致用,弃虚务实使明代末期兴起的文字学、音韵学、校勘学、目录学等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训诂学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并提供了工具条件。全国稳定之后,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笼络人心,积极倡导儒学,鼓励整理古籍,同时设严刑、施酷法,禁止知识分子议论指责时政,致使大批学者潜心古籍,集历代训诂之大成,造就了盛况空前的清代训诂学,推动训诂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